(求订阅求支持)
第一天的会盟,因为刘璋最后这个插曲,弄得本来应该很圆满的活动,最后变得不太圆满了。
好东西太好了,可惜别人也是真的欣赏不了。
也是,这个时候,你即便是拿出诗歌里面风雅颂中偏世俗的‘风’出来,别人都欣赏着有难度,你却拿出一个偏雅的‘赋’。诗歌一般都是短小精悍,内容单一,容易理解。‘赋’通常都是长篇大论,给这些粗通汉文的西域各国国主、使者们欣赏,那绝对是对牛弹琴。你把琴弹坏了也没用。
即便是支谦,即便是那些通译官,虽然也能体会到这篇神女赋的美,但也没有杨修他们体会的那么深,那么如醉如痴。
所以,有句话叫货卖识家。
更别说你再翻译成其他文字,而且是胡乱翻译的了。
这篇神女赋,根本是无法翻译的,翻译以后就失去了美感。失去了汉字本身的音律美感。
刘璋再一次意识到,文字不通,语言不通,是个大问题。
好在第二天刘璋不再纠缠这个神女赋的问题了,否则的话,各国使团非得当场造反不成。
第二天,是大型舞台剧表演:《凉州辞》。
这个节目,曾经在汉中轰动一时,是蔡琰她们编排的类似于后世话剧歌剧戏剧之类的节目。
这种节目在古代是最吸引人的。
因为它带着很强的故事性,能够让人产生很强的代入感,让人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起伏,而或喜或悲或惊或怒或笑或哭。
古代娱乐节目少,蔡琰她们能弄出这样的舞台剧,在这个时代,也只有遥远的西方,传承自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戏剧,可以相媲美。
《凉州辞》这部戏,说的是刘璋的新军第一次出兵凉州的事情。整个剧情,从凉州饥荒开始,有凉州军阀割据,有庞龙汉中三路退敌,有西凉军团入草原,有於夫罗身死匈奴南下,有刘璋领兵北上的高平之战,有曹昂和马韩联合绞杀刘璋军的渭水之战,有庞龙奇袭长安之战。最后,以刘璋率领残兵败将,退出凉州,退回汉中为收尾。最后结尾处,主人公头上缠着绷带,在白雪皑皑的山谷中,面向北方,大声喊道:“我还会回来的,凉州我还会回来的,我们一定还会回来的!”剧情戛然而止。
因为剧情较长,分为三场,上午一场,主要是汉中之战,下午两场,高平之战和渭水之战。
为了增加节目效果,剧组的道具以及布景都力求逼真,最低程度也要让能大家看懂,从而产生联想。比如最后的飞雪中的山谷,就是在一个大幕布上画的场景。这样观众一看就知道当时是什么情况。
这部戏,原来刘璋还担心效果不会太好,毕竟有语言障碍。结果发现效果出奇的好。各国使团,以及赶来参加会盟集会的各国各部各族百姓,将整个戏台子围得水泄不通,看得如醉如痴。虽然语言不太通,但是西域百姓,听懂汉语问题不大,就是说有些困难。这戏的效果远远好过刘璋昨天剽窃曹植的洛神赋带来的效果。当然了,刘璋弄那个神女赋,后来都产生负面效果了,各国国主、使者,对学习汉文都产生了畏难情绪。为啥明明庞龙的那个原版神女赋,明明没有一句重复的,为啥翻译成他们自己的文字后,全变成重复的了,全变成美啊美啊的了。这让他们觉得,汉文太复杂了,简直是太复杂了。
第三天是摔跤比赛。
第四天是射箭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