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不管皇上如何打眼色,庆王都一副铁了心的模样。
皇上在心中叹了口气,今日他这亏怕是吃定了。
他表情严肃:“如若朕派你前往北疆,你当如何完成朕的嘱托?”
皇上莫名其妙的话,让董如意的心不由的一沉,显然皇上是打定让她前往北疆了。
庆王的心同样沉到了谷底,皇上这是心意已定了吗?
皇上道:“朕要听实话,如若你完成的好,朕可许诺刘相百年之后董卿便是右相。”
庆王再一次惊呼出声:“皇兄?”要知道刘相早已年过八旬,而刘相的身体更是强弩之末。
如若不是刘相后继无人,如不是刘相年事已高,任谁也别想站稳朝中。
董如意沉默了,右相啊!皇上说的可是右相啊!要知道她爹爹今年才三十五岁,三十五岁的丞相......
对于刘相是不是还健在,董如意压根就不关心。想要刘相死,她有千百种方法,其中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气死他。朝堂的事气不到他,可不孝子孙哪家没有。
皇上心道:“果然关键时刻还是董卿最为管用。”
他抬手制止庆王出声,他没有催促董如意,他在等董如意说对北疆真是的看法。
董如意在心中默默地叹了口气,不得不说,她心动了。她快速的回想北疆如今的情况。
董如意没了玩世不恭的气人模样,她一脸严肃道:“如若是如意前往,如意会带增援的兵士,北疆的军饷,救灾的粮饷,还有七公主前往。”
董如意严肃的话,让皇上和庆王同样严肃了起来。
带增援的兵士和赈灾的钱粮并不奇怪,可北疆的军饷和七公主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北疆今年的军饷秋末才发放,这离下一年的军饷还有整整一年之隔。再说到七公主,七公主虽以联姻,可北疆现今的情况并不是何公主大婚。
皇上和庆王在思考,董如意同样在思考。
董如意没有解释,她继续道:“胡人大军虽为抵达北疆,可胡人的散兵已到,此番退守长城内一事,只要百姓有所动作胡人便会知晓。也就是说,长城外的百姓运气好的可以跑进关内,运气不好的,只能留在长城外。”
皇上眼角微抽,“运气不好?三十万关外百姓,会有多少运气不好?”
董如意不假思索道:“二十五万,或许是全部。”
皇上倒吸了一口凉气,也就是说董如意在提议这事时,就是要舍弃长城外的三十万百姓了?
庆王从未见过如此认真的董如意,他还处于心惊之中,等他听到董如意最后那句全部后,他差点没跳起来。“你早就放弃了北疆百姓?”
董如意看向庆王,“不是如意放弃了北疆百姓,而是北疆百姓不会配合撤退到长城以南。”
庆王不可置信道:“那些可是胡人,他们怎会不走?”
董如意看向庆王,“如意没去过北疆,可皇伯父和庆伯父早年应该是去过的。试问北疆百姓大多是什么人?汉人,关外人和胡人。在没有确定必死的情况下,他们会抱有一线希望,他们哪怕是躲进山里,也不会跟着大军离开生养他们的土地。待他们发现胡人烧杀抢掠不拿他们当人看时,只有上天眷顾的才会逃出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