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历史小说>重铸清华> 一、坂上之云(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坂上之云(三)(1 / 1)

在北京的时候他竭力搜集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产业、民族风俗,以及列强在华活动等情报,源源不断地送回本国。北京外交使团各国公使就送给他一个“鼠公使”的绰号,以讽喻他向老鼠一样狡黠机诈而且无孔不入,隐藏在地面上,尽干一些坏事情。

在东方社会,无论是哪一个国家,都不会认为被比喻作老鼠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所以明治天皇表达了自己的尊敬和歉意,这是一种御下的法子,在中国简直是烂大街的手法毫不稀奇,任何一个人如果这样的话被太后说出来,面上虽然是诚惶诚恐,但是内心只怕是十分不屑,都是千年的狐狸,何必在咱们自己人面前说什么聊斋呀!可天皇的身份,在日本人心目中,根本就不仅仅是皇帝那样的人物,小村寿太郎听到天皇的话,不由得哽咽的鞠躬,“能够为天皇陛下,为大日本帝国奉献自己,就算什么骂名也不值得一提。”

“小村大使说的极是,”军部代表伊东佑亨点点头,“如果能够在敌国哪里得到骂名的话,那么小村大使做的一定是为大日本帝国做出贡献的事情,被敌人所辱骂,说明他们受到了伤害。”

“你说的极是,”明治天皇点点头,“但朕还是要说,小村大使,你辛苦了。你已经为帝国搜集了许多的情报,工作成效显然十分的伟大,但朕,还是希望你可以面对面的告诉我们一些具体的情况,毕竟传递回国的情报,不能够太过于详细和具体,而且情报上的那个,朕认为是一些冷冰冰的数字,而朕需要一些直接了当的情况介绍,有关于清国的情况,似乎永远陷入一团迷雾之中,朕,希望小村大使你,可以为朕解惑。”

“哈伊,臣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小村鞠躬说道。

这个说法很奇怪,为什么明治天皇会说清国的情况“永远陷入一团迷雾之中”,如果在外面这样公开的宣示,那么情报部门等于就是直截了当的被天皇抛弃了,显然一个国家的情报部门如果不能够做到厘清一些事情,特别是日本国现在一心念念的就是要搞清楚清国的各个具体面貌,而天皇还是如此说,迷雾,这样的词说明,情报系统完全是失灵的。情报部门的长官这个时候应该马上下台负责了。

但是显然又不是,毕竟在华的情报收集和分析,是小村大使管理负责的,天皇的表现,显然并不是对于小村大使不信任,他继续说道,“清国是如此的难以捉摸,如果按照福泽喻吉的话,清国现在已经处于完全的衰败了,毕竟他的制度和文明不可能适应现在钢铁一般的时代潮流,最近几年,完全停滞的北洋水师建设,还有他们的武备,我是认可这一点的,可是,”明治天皇露出了有些迷惑的表情,“可是清国的国力昌盛,经济之发达,的确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

“所以朕才说,清国的情况有目共睹,朕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清国的国力之强大,远远在日本之上,”天皇用力攥了攥拳头,“他们可以在西洋人的手中,夺到了非洲的许多领土,这不是靠外交关系就可以做到的,朕,也是十分佩服,清国人敢对着西洋各国大声的提出要求,并且达成自己的目标。”

明治天皇的语气十分的奇怪,带着一丝艳羡又有十分嫉妒的意味在里头,虽然说着佩服的词语,但是更多的是带着许多阴沉和不甘,大臣们都很清楚明治天皇为何会如此,伊藤博文以博智多才沉稳富有远见著称,但他也还是忍不住对着中国生出了艳羡和嫉妒之心,为何清国会如此强大,为何清国可以对抗西洋人不落下风?

陆奥宗光有些沮丧的接话说道,“是的,清国......在柏林会议之中左右逢源,通过许多的方式来渔翁得利,夺取了刚果河流域,清国人称之为霖州的地方,这是一块出产十分丰富的地方,矿产森林资源,都很多的,虽然日本国没有可能在这次会议中得到这块土地,而且由于路途遥远,清国想要在霖州获取到实际的利益,或者说让霖州可以开始赚钱,这似乎在目前也是不可能的。”

陆奥宗光这么说似乎是想表明霖州不过是鸡肋之地,“而且清国人并不珍惜自己国家的财富,为了霖州这块地方,私底下和各国签订了许多我认为是卖国的条约,将国内的利益源源不断的送给西洋人,借此来换取西洋各国对于清国占领刚果河的同意,这是一种十分短视的行为,特别如果在我们日本国,我们完全可以用这些资源再更多的发展我们的军事力量,而不是为了什么面子换取那么不重要的东西。”

“外相你的意思是,”明治天皇询问的说道,“这难道是一种面子的事情吗?”

“刚果河流域并不能得到什么实际的利益,在臣看来,只是有了一个虚名,有了一个可以在非洲抢占一块土地来表明清国是和西洋强国平起平坐的借口而已,他们似乎可以和英法俄德平等的在非洲夺取殖民地,但是我们都知道,清国是远远比不上西洋强国的,他们这种只是一个虚假的繁荣假象而已,因为清国人最好面子。这一点小村大使应该最明白。”

小村沉稳的点了点头,“是的,清国的爱慕虚荣,已经渗透到了这个国家的任何一个角落,从他们的皇太后到皇帝,到内阁,再到各省,从文官系统到军队,都是如此。之前的情报里面,臣已经汇报过,清国的皇太后,每一顿饭,都要享用超过三百道菜,这不是说享福可以解释的,完全没有必要的浪费和无度奢侈,这些佳肴在一次吃饭之后,就完全予以倾倒,没有任何人可惜和心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