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成义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而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没什么重要的事,祁明诚也不会去军营中找他。因为,这影响不太好。哪有家属天天往戒严区跑的?至于军营中伙食不好而要给赵成义送饭这种事,祁明诚更不会做了。首先伙食还没有差到那份上,其次和大兵们同甘共苦是培养感情的好机会。
总之,祁明诚不会做一些额外的事情去过多地干涉赵成义。
两个人在事业上确实应该互相扶持,但扶持并不同等于扶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祁明诚固然有些让人惊艳的想法,但怎么说呢,赵成义才是会做出最恰当的那个决定的人。他才是最关键的那个人。
就好比说,当祁明诚把他原本时空中的各种经典的历史事件说给赵成义听时,他从来都只会客观地说,然后让赵成义自己去体悟其中的深意。他们都是成年人了,哪怕有时候赵成义的想法和祁明诚的想法不一定是一样的,但赵成义体悟出来的东西才是最适合赵成义在这个时代中遵循的生存法则。
所以,两个人在互相扶持的时候,他们又相对独立。
当赵成义忙着他的那些事情时,祁明诚就和阿顺一样天天到西营报到。他很喜欢听养伤的小兵们讲他们自己的故事,讲战友的故事,讲从老兵那里听来的故事。祁明诚一个字一个字地把这些故事落在了纸上。在最开始做这件事情时,祁明诚是想着要给《祁迹》的第二卷找素材的,不过随着他记在纸上的故事越来越多,祁明诚忽然有了一个新的想法,他要把这些记下来的故事编成册子寄给沈灵。
沈灵一定知道如何让这些故事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军营中不起眼的小人物,然而这个国家的西北防线却是由这些不起眼的小人物们用血肉来铸就的。在很多人的认知中,这些人仅仅是军名册上的一个符号而已。但是,他们同样是儿子,是丈夫,是父亲,是兄弟……他们也有亲人,当他们受伤的时候,也会有人为他们痛彻心扉。
祁明诚把他们的故事写了下来,也把他们的感情写了下来。但凡有些感恩之心的人,无论他们拥有着怎么样的社会地位,当他们读到这样的故事时,他们都会被感动的。而感动这种情绪是可以被利用的。荣亲王若要成事,他不光要手握兵权,他不光要在朝堂中发展自己的势力,他还要得到民心。
要民心,就要操控舆论。
民众先是被感动了,当他们得知当今圣上对西北军做的一切后,感动过后的他们就会愤怒了。哪怕他们只是敢怒不敢言,但等到荣亲王站出来的时候,他们就会意识到自己拥有了一个更好的选择。
这就是祁明诚的目的。他自己或许没有这么大的能量做到这一切,但他知道沈灵一定可以。
操控舆论这种事情,听上去似乎有些卑鄙呢。然而,政治这种东西吧,原本就不可能始终保持着纯白色,各种灰色的手段都是必不可少的。再说,让老百姓们知道了真相,这也不能算是愚民了吧?
毕竟,祁明诚笔下这些平凡的英雄们的故事都是真实的,当今圣上的短视无能也是真实的。
因为这些原因,祁明诚就用更加认真的态度来对待手头的事情了。西营的伤兵们都喜欢围在他的身边。因为祁明诚是一个很好的聊天对象。在他的身上,目不识丁的大兵们看不到那种属于读书人的高高在上,因伤致残的大兵们看不到自以为是的怜悯,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察觉到自己是被尊重着的。
祁明诚觉得自己无意间充当了一回心理治疗师。说句显得有几分自夸的话,他觉得自己的存在真的给这些伤兵们带来了不少的快乐。可惜的是,祁明诚不会一直在西北待下去。他很快就要离开了。
这一日,祁明诚觉得自己和大兵们的关系已经很好了,就用一种仿佛在开玩笑的语气问:“你们对未来有什么打算呢?我是做生意的,你们已经知道了吧?那么,以后要不要来我的手底下干活?”
伤兵们面面相觑。四肢健全的还能继续上战场去,不健全的即使养好伤了也该退伍了。他们其实不知道自己的未来落在那里。回老家种地?可是他们已经成了这样子,回家不是给家人增加负担吗?
不过,因祁明诚那话听着像是玩笑话,于是有人笑着说:“好啊,那我们以后就跟着祁老板穿金戴银发大财了啊!”如果祁明诚问得很认真,他们自然就不会这么说话了。他们其实已经没了自信。
“穿金戴银可不敢保证。你们瞧瞧我,我自己都穿着棉料子,用不起锦缎啊!”祁明诚说。
于是,大家又一起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