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历史小说>两世> 第135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5章(1 / 2)

送走了来探望的两家人,长宁殿又热闹了起来。

该来请安一个也不少,人流如梭。椿在一边,免不得要说公主连养嫫都没一个,挤兑董嫔没甚本事。

有她带这个头,其它妃嫔怎么没有话说。

到底大家都在宫里头浸淫了些日子,粗一听没甚不对的话,当事人听来可真是冷嘲热讽

董嫔要气死。可偏偏也不好说什么。

这些时日,她忙着宫里杂事没讨个好,宫中到还升起了两个嫔位来。一个家里父亲只是不起眼的三品,一个只是地方治官。她可是太后亲族,但大家却平起平坐,谁也不服她。

心里也免不得暗暗埋怨太后在宫中没有了威信。

但说来,最后也怪齐田。

要不是前头那些事,这些人怎么敢不敬畏太后呢。

如今在这些人眼中,皇后与太后打了个对台,虽然被禁足但帝宠依然,如今完好无损又出来了,足以证明皇帝对太后如何。

皇帝都只是做做面子上的事,她们对太后轻慢也是难免。

不过女人们坐在一起,也难免说些别人的是非。

齐田无意似地问董嫔“听闻母后太后幼时没有少受欺负。”

董嫔想想那些事到也没有什么不能说的,才点头“我父亲与太后是双生。祖父早年在外面与人做过帐房,是后来才受当时洲官举荐得的官职。做帐房的时候,有一度没有音讯,族人只说他是死在外头了,便想叫祖母殉夫。我们族中的规矩,丈夫身亡时若是夫人正值盛年,为显其忠贞是要同棺殉夫的。若是不肯,便只能放回娘家去。”所谓放回去,就是要被休了。与都城的开化不同,许多地方被休回去只有死路一条。

徐铮听得皱眉“这是甚么道理?”守节的事常也有,但强行殉夫却是很少见的。

董嫔说“是祖辈传来。太祖奶奶的时候定的规矩。说是女子生来不易,又心思软弱,若正是大好的年纪却没了夫君,恐怕免不得有心意动摇的时候。岂不是坏了清白吗。自太祖奶奶以来,族中许多妇人都是这样死。”

又说回当时的旧事“大伯才不到一岁,也要交到族里养着。还好后来发现祖母仍有孕在身,族里才不能如意,不过因为肚子太大,还被疑心并不是祖父的,差点就被烧死了,后来祖母生了下了父亲和姑姑,就被赶了回去。家的田地与大屋,都分给了族叔,大伯抱着父亲和姑姑从大院搬出去,挪到下院与下仆一起住了。后来祖父回了家,又做了官,家业才拿回来,但大伯冬日里出去打柴失了足,已经不在世了。”

说得殿中妃嫔也十分唏嘘。又说起自已在家里听家里人说古。什么样的事都有。

长宁殿竟然少有地和乐。大家有些腥腥相惜。

宫里轮番都来看过了皇后,徐铮偏殿那边也收拾东西要搬回去了。

来时什么也没带,住了这些时候要走了,宫人大包小包往外拿。

多是公主的东西。

一直搬到快晚膳的时候才算搬完。

徐铮抱着公主一走,长宁殿显得格外地安静。齐田在庭院中站了一会儿,便回内殿案前坐下拿起了笔。

关姜研墨,问“娘娘已有定算?”椿也好奇。

齐田说“凡大举,必以小事起。”步子太大,被触动利益的人太多,反对的声音都能把人淹死,更惶论其它呢。

晚膳楚则居再往长宁殿来,就见齐田一本正经在写东西,走近看,原来是要上书。

写完了先给他看,又听他的话改了好几遍。

她原先不觉得,现在自己写起来才知道其中的弯弯绕绕那么多,自有其定式。

次日朝上便议女户。

先是读皇后上书。

说的也不是什么大道理,而是日前听来,太后与妃嫔们自己家的事。

除了妃嫔们,也有宫人们说的。记录成册。聚在一起读来,实在触目惊心。

讲完了,别的也不曾多说,只说了一句“户无男丁,子孙不保,若女子能暂为户主保得夫家血脉岂非善哉?”

再说朝中寒门者众,家里岂没有这些事呢。

不过一时没人领头,一片寂静,没有一个人先开口说话。

不多时,角落里苏任率先站出来打破了宁静,朗声道“臣附议。”

宋阁老似笑非笑“陛下听你附议行此令,岂不是把全天下的族人都视为卑鄙小人防范?”

苏任笑一笑“照阁老这么说,刑律也是不必有了,有刑律在岂不是把全天下人都当做罪人算计人性命?”堵得宋阁老没脾气。

多几个新晋的官员站在苏任这一边。

随后又有关阁老站了出来。

关阁老既然站到苏任那边,自然有许多老臣子跟着附议。

最后定下来,竟没有多大的波折。

下朝宋阁老免不得要说关阁老几句。

关阁老不冷不热地回道“皇后与皇帝一体,陛下想施仁政,你非要拦一拦,怕别人背后不说你父女都是豪杰?”一个在宫里害了皇帝子嗣,一个在外头不让皇帝顺心,这哪里是来做臣子的,这是来讨债的吧。

宋阁老原本也不是硬脑脾气的谏臣,看看前头那几个阁老的下场,听着一下便气虚了。

关阁老摆手“我是没有宋大人那么足的底气,我怕人说。”他女儿的风波还没过去多久呢。时不时都还有人从周氏老家传了消息来,说见到她女儿和大郎在路边乞讨。他也只能说声惭愧。

原本还对周家有些愤恨,可继室成天在家里骂关雉丧门星,也使得他有些动摇。想想,要不是自己女儿生事,怎么会这样呢。现在还不是只有夹起尾巴做人。

新令即立,先便是都城里头得了消息。

布告处站满了人,上面有用雅文写的,也有用白话写的告示。

有懂白话的人磕磕绊绊地读给同行的人听。有读错的,还引人笑呢。许多人站在读告示的人旁边讨个便宜。

听完了,有大叫“胡来”的,也有拍手称庆的。

治官那边一开始到也平静,零零星星的只有一两个妇人过来。

初时来的那些大多是一看就是极为刚强的性子,大半都牵着娃。后来就有妇人由娘家兄弟陪着来的。人渐渐多起来,没三个月,光是要改户主的官司,都把治官那里门都要挤破了。

先头都城那些大乱,死了多少人。孤儿寡母的也多。

牵着娃抱着崽儿说得直哭。

也有看着镇定,后来说着说着就嚎起先夫来,满地打滚的。

除了跟族里打官司,要把家产拿回来。还有刚打完官司,为了谁做户主的事媳妇又拉着婆婆来的。

细细碎碎的许多杂项便跟着来了。

譬如家人都不在了的。若只有没成年的女儿带着襁褓里的幼弟,她做不做得户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