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有位同学好奇的问:余老师,大师兄是捡来的?怎么捡来的?
余重喝口茶水叹口气,但还是说了原因:我有个同学叫欧阳,一力推荐,但我有些犹豫,因为萧寒本科都的是工民建专业。后来呢,我这位同学出了些事情,招不招萧寒就放下了。去年,我在省里评文学奖,萧寒的一篇作品入围……
萧寒伸手给余重倒了一杯酒插嘴说:“是个中篇,名字是《贻误》。”
余重点点头继续说:初评通过,复评也通过,到最后定一等奖的时候发生分歧,恰好当天有评委请假,到场的是双数,最后投票结果居然是一半赞成这篇作品一等奖,一半赞成一等奖空缺,无奈把我这个评委会主席叫去再投一次票,这篇作品之前我也看过,再投票后萧寒的作品没有拿到一等奖——很明显我投的是空缺。
萧寒哈哈笑着端起杯酒:“老师的坦诚是让我佩服的第一要素,大家一起敬老师一杯!”
乱哄哄的“敬老师”,“敬余老师”……
余重喝了杯中酒,然后接过萧寒递过来的餐巾纸擦擦嘴:刚才我说了,你们这位师兄有个身份是记者。最后评选的时候他居然以记者的身份坐到评委评奖的房间,保安不敢拦,大家也不知道他是谁,所以他马上就知道谁阻碍了他的第一名。
樊梧伊听到这里突然想起萧寒这篇作品叫《贻误》,哪他写的贻误了什么?又想自己的名字的后两个字倒过来就是贻误,初中同学有淘气的就叫她贻误战机。
大家都不吭声专心听余重讲,萧寒拿起烟给余重递过去一根,再伸过去打火机咔嚓点着,余重深深吸了一口慢慢吐出来:这小子就是沉得住气,颁奖时他上台我还觉着他面熟,也没在意。但回到宾馆房间收拾东西时,他敲门进来了,开口就直抒胸臆:余重老师,我是萧寒,这个中篇奖我是第二次拿第二名了,想问问为什么?
我收拾着东西有些恼火他的唐突:评委会有意见在后面附着,你看看不就对了。他皮笑肉不笑:不是那个,最后您的一票是决定性作用!我一下子就愣住了,仔细打量了他一番才认出就是当时在场的记者。
余重说到这又抽一口烟,萧寒接口继续讲他们这个故事:余恩师当时就呵斥我——你凭什么进我们评委会的房间?我当时掏出记者证——我是作者也是记者!
他这个语调有些调侃,全桌人一下子又轰然笑了。
余重笑着继续:后来我们俩就在房间探讨这篇作品,我大致给他讲了七八点足与不足,这小子心悦诚服,后来又聊了几句,我才想起欧阳推荐给我的人就是他!后来我们接触过多次后,觉着他真不错,也真是想学点东西,就给学校打招呼破格录取了他。
除了余重,其余同学都站起来敬了萧寒一杯酒,刚才提到欧阳,萧寒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但仍旧笑着喝酒。
余重接着说萧寒写过的新闻稿,在文人的嘴里说事情,一般都会渲染,女同学都开始崇拜的目光看着萧寒,因为那些采访真的是九死一生。
三年后樊梧伊总是很努力想起这个饭局,这个开学第一天。但她总是想起开学前那场雨,甚至闪电的亮度及玻璃窗上的水流,但就是想不起这顿饭后为什么跟着萧寒去唱歌。
其实原因又异常的简单——柳溪非要去。
余重讲完“捡来”萧寒的过程后,萧寒把剩下的酒给还在喝的人分了分,说了些场面话:“我来读这个研究生,说实话不是冲这个学位,是真想学点东西,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敬重余老师的学问与做人的品质,各位师弟师妹,人这辈子能遇到这么好的老师,那是前世修为也是大家命好!我看时间不早了,咱就喝了这杯吃口主食结束吧,余老师您说呢?”
余重端起酒杯站起来:好,今天到此为止,感谢萧寒的安排!
酒喝干,萧寒安排服务员给大家盛上汤面,然后站起来提着包出去结账了。等他再进来,余重老师放下碗有些感慨:这顿饭估计就是你们一年的生活费,你们大师兄真破费了啊!
萧寒忙摆手:您客气了,应该的!应该的!
饭店离学校有点距离,出门后学生们打了三辆车,萧寒也把车开了过来准备送余重,但余重说自己家不远,要走路回去。
樊梧伊本来想扶着柳溪进出租车,但柳溪借着酒劲非要上萧寒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