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紫立下了新的文稿标题之后,在宿舍中静坐了一会,新闻通讯不是写小说,不能空口白牙地乱写。
准备好纸笔后再次下楼来,她开始了新一轮的调查访问,她为这次的调查设计了几个简单的问题。
“请问你平均一周打几次电话?”
“你最后一次打电话回家是什么时候?”
“你打电话最多的给到谁?”
因为问题足够简单,所以所以调查的效率很快,她就在校门口、球场、食堂等地方对全校师生进行随机抽样进行访问调查。
只花了三个小时左右,就访问了近百个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学生,并且用符号区分,一一记录在案。
回到宿舍再对这些调查数据进行了分类统计分析,然后得到了一组相对客观的分析数据。
让她吃惊的是半数外地学生竟然一个学期都不与家长沟通,甚至许多学生在父母的生日时都不会给父母打电话。
就算那些打电话相对较多的同学,最多的电话也是打给男女朋友或同学,跟父母家人的通话频度也明显排在最后面。
因为有了一定量的实际调查基础,这篇报导虽然内容简单,但内容很扎实,简简单单的数百字却客观反应了一个很实在的事实。
文尾她略略扣题,轻轻一笔提到了关爱家人、孝敬父母是华夏民族数千年的美好传统,爱家就是爱国最好的表达,希望大家在充满青春火热的学校生活中也不要忘记多与父母家人沟通,要勇于表达父母家人的关爱。
这篇稿子虽然是在李俊东的节目刺激下写出来的,事实上她并没有泄露李俊东所在班级的排练内容,完稿之后她没有找李俊东过目,还是直接送到了校刊编辑室。
刘主任看后感觉到很惊异,说扣题角度很有新意,内容也很扎实,比他现在收到的其他人的稿件水平高出很多,只是篇幅有点短了与你大记者的名号不符啊。
苏紫就说那您把它排一个好位置不就相符了。
没想到刘主任竟然回答说:“行,虽然前面重要版面一般不排这么小的豆腐块,这一期咱们也做一个新的尝试,就把它弄前面的版面。”
……
12月16日,枚江大学法学院的迎澳门回归联欢会正式开幕。
李俊东所在的班级的节目刚好也排到了一个很好的位置,当经过反复排练的十二个人正式登上舞台。
两把吉他、二把口琴,再加八个朗读者,共十二人的组合还没开始就全场惊了。
不少人还以为主持人弄错了,一个诗歌朗读节目竟然能排出这么大的阵仗。
在李俊东微微点头示意之下,四个把乐器开始了演奏,在一段还很少人听过的优美的音乐之后,诗歌《打个电话回家》正式开始了。
打个电话回家!
爸爸,您的关节痛好些了吗?
是不是还种那么多的庄稼
年纪大啦,这发狠努力都是为了儿女啊?
……
打个电话回家!
妈妈,您头上又添了多少白发?
听说今年,又养了一棚鸭
年纪大啦,要注意的身体啊!
……
打个电话回家!
告诉爸爸妈妈,我参加了勤工俭学!
但没有把功课落下。
您老在家就放心吧,儿女已经长大。
……
打个电话回家!
告诉爸爸妈妈,澳门回归了。
学校里,同学们都骄傲地仰着笑脸。
祖国啊,亲爱的妈妈,爱国得先爱家!
……
简短的十六句诗句,朴实无华,韵脚整齐,主朗读者班长向华那浑厚的男中音本身就足具说服力,再配上后面七个女生恰如其分的伴声,一下子就把全场所有人的感情全部抓到。
为了进一步的情绪激发,最后一段,李俊东从旁边的潘越明手中接过吉他,那段64拍的吉他SOLO《常回家看看》最终把大家的情绪推到了顶峰。
不少女生当场就泪流满面!
等所有人从感动中出来,全场猛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经久不息!
法学院在枚江大学算是一个很小的院系,总共才十来个班级,五百师生不到,毫无疑问他们的这个节目成了全场最强的亮点。
但这个节目能不能最终胜出,李俊东不知道!
在监狱中七年他参加过大大小小各类活动数十次,每一次他都全力以赴,但从来没有得过名次,所以对这最后的结果他并不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