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在京都忙得脚打后脑勺,但他主要是精力,还是放在新华歌舞团的录音棚。
制作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需要作曲、编曲、歌手、乐手、录音师、混音师等许多专业人员的通力合作。
虽然录制的过程比较辛苦,好在他们俩和新华歌舞团合作过,双方合作还算是默契。
帝国军方对他也给予了最大程度的支持,首先是新华歌舞团派出了最强的阵容,一个小型的交响乐团和合唱团随时待命。
不仅如此,他们还派出了最专业的制作团队,天天守在录音棚,协助李东和老贺两人进行音乐的录制。
新华歌舞团的这些技术人员确实非常专业,他们绝对算得上这个行业最顶尖的水平,也让李东和老贺大开眼界。
说实话,以前李东和李广楠也就是录制一些歌曲,和人家相比真要差上几条街。
还好有老贺,因为他在浦江音乐学院,经常进行种规模的录制,也就是他能应付这样的局面。
若是换了李东和李广楠,面对这么大的场面,非得被吓尿不可。
这种规模的录制,对制作人员的要求非常高。
从设计录制方案、布线、选话筒、摆位置,然后到开工,再到前期录完,最后到后期修完,整个一条线中间有很多可以打磨的细节
就比如专业的录音师,绝不单单是能熟悉操作软件,然后会“按3”就可以了。
专业的录音师还要懂声学,他们要熟悉各种话筒,而且懂得话筒的摆位,还要懂得如何拾音。
录音师作为机器设备的操作员,必须理解作曲家的意图,不但要操作设备,还要在录制的过程中,仔细观察乐手的演奏情况,所以这个工作是个很熬人的工作。
尤其是涉及到大编制弦乐、铜管的录制,绝对是个极为费时费力的工作。
毕竟不是单纯录制一首歌曲那么简单,因为东西就那么多,大家的审美基本一致。
在录制之前,做为创作人李东,要尽可能的向所有参与制作的人员,阐述自己的创作意图。
而且在整个录制的过程中,大家经常需要激烈导论和打磨,而且强度很大,节奏也不会很快。
军部艺术中心的几个专家顾问也是全程陪同,还有几个剧组的主创人员也经常过来,使得录音棚主控室里经常是人满为患。
没办法,帝国军方对这次建军三百周年的庆祝活动非常重视,而且催的也很急,这也给李东等所有参与录制的人员很大的压力。
大家只能起早贪黑的忙碌,生物钟神马的早特么乱套了,基本都是困了就找个地方眯会儿,饿了就垫吧一个盒饭。
短短十几天,李东和老贺都是胡子拉碴的,而且脸色苍白,熬得快没有人模样了。
不光是他们,所有参与录制的工作人员都差不多,天天的工作负荷非常大。
好在参与录制的团队都是隶属于军方编制的成员,算是纪律部队,上级下达的命令,必须不折不扣的完成,这若是换了地方的人员,早特么撂挑子不干了。
新华歌舞团的后勤工作,到时很给力。
录音棚周围的建筑,所有空闲的办公室和房间,都被改造成了临时休息室。
而且专门建立了一个小食堂,二十小时都能吃上热乎的饭菜,还有一支医疗小组随时待命,全方位的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