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历史小说>三国大明星> 第九十五章 《阿房宫赋》(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五章 《阿房宫赋》(下)(1 / 2)

“时阁主年十七,作《阿房宫赋》。此赋一出,引得士林惊叹,争相诵读,少有不拜服者,阁主之名遂遍传天下,时人谓之‘玉公子’。”

——《张钰本纪》

可能是由于《阿房宫赋》的指向性太过明显,所以蔡邕并没有针对其内容做过多的剖析,毕竟这相当于明面上把董卓一党的脸面吊起来啪啪啪地打。

“秦朝,由于荒淫无道亡了,你董卓所作所为甚暴秦远矣,如果不能勤俭节约、体恤百姓,尔等西凉蛮子死期不日而至矣!”

这大致就是这篇文章的内涵。

一篇好的作品就经典在这里,是个读书人都知道它其中有什么深意,但是只要不点破,不拿到明面上说出来,你被骂的人也只能咽下这口气。

当然,我鞑清搞到顶峰的文字狱暂且不提,在汉代真因文章惹祸的也就是太史公外孙杨恽的那篇《报孙会宗书》了。

此公算得上以告密发家,又以告密身败。他因告发霍氏(霍光子孙)谋反有功,封平通侯,迁中郎将,而后又被人举报,说他去官后为人骄奢不悔过导致日食发生……遭到举报之后,宣帝读到了他这篇《报孙会宗书》,这文章里杨恽对自己被贬为平民百姓一事是一通嬉笑怒骂、满腹牢骚,表示我被你皇帝贬了三年,如同是给我老子守孝,孝道尽了,我不欠他的,你皇帝老儿也是一样,咱君臣从此井水不犯河水……

其实这话倒也还好,最多算是强词夺理,可是这拿自己和死去的父亲作比,却让宣帝读出几分咒自己像他父亲那样“有马狂奔触殿门”挂掉的意味。

于是此公被判以大逆不道罪,腰斩处死,其妻儿被流放到酒泉郡。

话题转回来,除了上述那么直接奔着作死的内涵去的文章,其余就是明嘲暗讽也无甚大碍,这首《阿房宫赋》显然就是暗谏隐喻的上佳之作。

再者说,蔡邕对于董卓其人的恶感其实并不重,毕竟自己流亡多年,到老还是被这个魔王尊重、重用起来的。他对董卓的感念,从他为董卓之死叹息获罪就可见一斑。

因此,他也只是针对这篇文章的意义做了点评,意在帮助张钰于士林,于当今文坛拥有一席之地即可。

“此赋笔调略散,盖将散文之笔法、句式引入赋中。其意重说理而轻格律,先前诗赋未有同类者,某以散赋称之……”

“而张钰之七言、新词姑且不论,赋之一道,他可称大家,已是开先河之人物。”

“其文句奇偶错落,骈散互用,长短结合,融叙述、描写、议论为一体,兼史论之理,而炳诗画之灵,邕亦自叹不如。”

先前因为七言和《水调歌头》被士人们熟知的张钰,再次因为蔡邕的这一番评点站在了风口浪尖,甚至连带着蔡邕的赞誉也被人质疑。

很快地,当《阿房宫赋》全文流传开来后,整个士林都沉默了。

这是黎明前的黑暗,这是沸腾前的宁寂。

只不过一众文人士子都没想到的是,还没等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一个人说话了。

这个人叫郑玄。

当世最著名的经学、儒学大师。

蔡邕是真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带给董卓惊醒,只不过出于种种顾虑他讲的很浅。

他也没想到的是,这位和自己同享盛名、一心研学的好友竟然会站出来评价。

这就是好文章的魅力吧。

“阿房宫毁于战火,其形制世人难名。然此《阿房宫赋》堪称重塑其盛。”

“首句用韵急峻,先声夺人,突兀有力,让人如遇泰山压顶。从中可见始皇一统之雄壮、阿房兴建之盛景。”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如此恢弘之貌令人惊叹,心神往之。”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实是镜如明星,鬟如绿云,‘弃脂’涨渭水,焚椒兰成烟雾,何其荒淫无道哉。”

“人遭欺辱,物被践踏,骄奢淫逸,必受其害!”

“玉郎以‘嗟乎’而长叹,秦之奢靡,终是害于百姓。其中重重铺垫,笔锋百转,天下不敢言之人亦是敢怒,虎狼之辈日益骄固,孰胜孰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