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言情小说>亮剑之最强杀手> 第七百二十六章 华夏的榴弹炮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二十六章 华夏的榴弹炮史(2 / 2)

其实这种炮,华夏也有,但是不在八路,八路哪有闲钱买那玩意啊,有闲钱他们都买枪了。国军有钱,1928年底德国方面派来鲍尔上校应聘来华担任军事顾问,开启了中德军事交流。

国民政府决定以德国体制来建立新的华夏军队。德国装备与德式训练自然也跟着而来,1934年大量的德制装备开始运到华夏,在一批价值一千五百万银元的军火中,包含24门150毫米重型榴弹炮,即德军FH-18型,20门37毫米战防炮,即德军Pak35/36型,数千支毛瑟二四型步枪,数千支捷克造轻机枪ZB-26,与瑞士奥利根公司的20毫米机关炮,此外西门子的通讯器材、蔡司望远镜、德制轻战车,架桥器材,防空探照灯等各种装备,开始进入了华夏的部队服役。

1936年德国运交华夏二千三百万马克军火,1937年德国运交华夏八千二百万马克军火,其中有150毫米要塞大炮,用于长江江防,高射炮、步枪、机枪、迫击炮、重机枪、大批各式弹药,M35钢盔,以及鱼雷240枚、快艇若干通信器材,还有制钢、炼焦、化工、兵工生产机具等设备。

一时间,在南京附近可以看到戴着德国M35式钢盔的华夏兵操作的德国制88mm口径的高射炮。德国制75mm炮、博福斯炮、韩塞尔、M.A.N牵引车,以及其他德国武器在南京街上列队行进。

相对于华夏需要德国的协助,德国有求于华夏的是稀有战略金属--钨矿砂,它是制造钨合金钢的关键材料,与制造枪炮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当时亚洲的产量占全球产量的80%,华夏华南地区的产量又占亚洲第一,华夏的钨产量占有世界举足轻重之地位。双方议定用以货易货方式来进行贸易,中德两国通过这样的双边经济往来均深蒙其惠。

1934年国民政府从德国进口的第一批共24门莱茵金属公司生产的32倍口径的150毫米榴弹炮,当时国军对那批榴弹炮要求的射程是15公里,而30倍口径的sFH18的射程只有13公里,不能达到国军要求。

于是莱茵金属公司专门为华夏设计了这种32倍口径的150毫米榴弹炮,并最终在几家厂家的投标中胜出。该炮中方的全称是“32倍15公分重榴弹炮”,简称“32倍15榴“。

由于莱茵金属公司也是sFH18的制造商之一,克虏伯生产炮身莱茵生产炮架,所以这种火炮和sFH18有着密切的渊源。

这批重炮的引进也颇费周折,由于德国外交部、国防部、经济部在对华政策上有分歧,1934年春国民政府订购的24门150mm野战重榴弹炮遂被禁止于1935年交付运抵华夏,甚至德方一度连1936年是否运交也不置可否。

国府订购这批重炮是为了组建重榴弹炮兵团,德国迟迟不交货,此事只好一拖再拖。所幸后来德方在36年底交了货,国民党陆军摩托化重炮团才得以建立,即炮兵第10团,而这比原计划晚了近两年的时间。

这批150毫米榴弹炮当年由中方派遣技术人员前往德国进行了严格的监工和验收。今天保存在军博室外展馆的即为这批火炮中的一门,据说是1949年上海时缴获的。至今上面还能看出当面中方验收人员的验收戳记和有中方人员书写由德方刻制的金属铭牌。

1936年国军又从德国进口了24门150毫米榴弹炮,这批就是德军在二战期间使用的sFH18,可见这炮跟华夏还很有缘分。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