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9世纪末,由于民族主义兴起和泛斯拉夫主义的高涨,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收回了芬兰的自主权,对芬人实施“俄罗斯化”,从语言与政治上加以同化,提升帝国中央之实力。
尽管该政策终因俄国内部的冲突而失效,但已严重破坏了俄芬两方的关系,芬兰的知识份子也深切体察到自己文化受到威胁,独立意识大为增强。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俄罗斯帝国因十月革命而最终崩溃,芬兰因而有了难得的独立机会。
1917年12月6日,就在俄罗斯帝国中央政府处于混乱中时,政府芬兰参议院正式宣布芬兰独立。当时新生的苏联政府正与德国商讨停战的可能性,前者领导人列宁与芬兰代表协商,原则上同意了芬兰独立,但实际上却在背地里计划组织工人政府以取代目前的政权,将芬兰以加盟国的形式重新并入苏联。
事实证明列宁是真正的行动派,不会光说不做,自芬兰宣布独立后仅三周的时间,苏联就已组织了新的芬兰政府。
芬兰人当然不会坐视好不容易的独立陈果又付诸东流,他们组建了白军以对抗处于苏联控制下的芬兰红军。
1918年1月27日,有着苏联方面支持的芬兰红军和白军正式爆发了芬兰内战,亡命于国外的白军领导人古斯塔夫·曼纳海姆将军回国指挥内战。
为孤立俄国,当时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在芬兰内战激烈时与白军接近,承诺给予他们军事上的援助,但条件是芬兰必须站在德国一边。
尽管曼纳海姆认为接受德国的援助将使本国受德国控制,但其他官员已自行前往谈判,并擅自签署相当不利的协定,所以曼纳海姆只得答应了德方的要求。
由于得到了德国强有力的支援,血腥的内战最终以白军胜利告终,并于1918年5月控制了全国领土,残余的红军与共产党人被监禁、杀害或逃到苏联避难。
不过,此时的芬兰已受到德国经济与军事上的强烈影响,甚至决定由德国亲王瓦伊诺一世作为芬兰国王,但德意志第二帝国却最终因在西线战事失败,于同年11月投降,致使其在波罗的海地区的一切成果都被迫放弃,芬兰因而彻底的获得了独立。
1920年2月2日,芬兰与苏联于爱莎尼亚的塔尔图一地签订《塔尔图条约》来划分两国边界,由于此时的苏联还正与波兰进行苏波战争,所以芬兰在国界划分上取得了巨大的优势。其中南部卡累利阿地峡的边界与苏联第二大城市、前首都列宁格勒仅32公里,北部与东部边界也一直超出了大公国时期,与北冰洋相接壤,还拥有北极圈内的不冻港——贝柴摩。
而苏联在局势稳定下来以后,越想越觉得亏,特别是列宁格勒的地理位置太过于危险,所以苏联就一直威逼利诱芬兰让一块领土给他们,以保证列宁格勒的安全。
芬兰好不容易占了便宜,那里肯吐出到嘴的肉?但是打又打不过苏联这大块头,于是只好表面上配合,一直与苏联谈判,但事实上非常强硬,打死不答应苏联的要求。
两边就这样磨嘴皮子磨到了现在,苏联的耐心已经快彻底没有了,他们在苏芬边境集结了大批的部队,想给芬兰来记狠的,芬兰很害怕,于是只好把目光投到国际上寻求盟友,而曾经帮助过他们的德国显然就是个好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