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装”就是战马的铠甲。
早在东汉时期,“突骑”这一个词已经频繁出现,它的主要作用是对敌人发动突击。
在一次次的战争中,马甲出现了。
最早是一块挂在战马颈下的皮革,又叫做“当胸。”
在经历黄巾大起义之后,大大小小的军阀走上历史舞台。
原来的国家军队,也蜕变成以部曲私兵为核心的力量。
为了增加军队的战斗力,军阀们竭尽所能,研发出各种各样的武器装备。
人的铠甲由“两档铠”发展为“明光铠。”
战马身上也出现了高桥马鞍、马镫,这使得骑兵的战斗力成倍增长。
按照《六韬》的说法,一个骑兵发挥的作用,相当于四十个步卒。
此时的骑兵,除了拥有强大的机动性外,还能使用弓箭远射对手。
一旦近身肉搏,还有长矛、马刀作为武器。
加上,战马冲锋时排山倒海的气势,往往会使对手立刻崩溃掉。
它们俨然是战场的主宰,一旦投入战斗,往往能在瞬息间扭转局势。
随着战马重要性的凸显,简陋的“当胸”已经跟不上需要。
到了南北朝时期,具装已发展为全身铠,除了眼睛、鼻子、四肢、尾巴以外,别的地方均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具装骑兵的缺点也暴露出来。
甲胄虽然增加的防护力,但沉重的力量,也削弱了战马的机动性。
使它们只适于正面突击,再不宜穿插、迂回。
而对抗骑兵的手段却在增加,强弓劲弩、长枪大戟,加上越来越严密的军阵。
从正面发动进攻,具装骑兵往往会蒙受重大的损失。
从性价比的角度看,这是极度的亏损。
而更致命的是轻骑兵的崛起,华夏结束南北朝的分裂,重新归于隋朝的时候。
草原上,也出现了一个强大的游牧国家突厥。
他们充分的利用了轻骑兵的机动性、灵活性,往往绕到隋军后方发动进攻。
而与之对抗隋朝重骑兵,竟然很难抵挡突厥轻骑的进攻。
甚至还要和步兵配合,才能与之相抗衡。
隋末唐初,具装骑兵骤然衰弱。
崛起的唐军仿效突厥,建立了强大的精锐轻骑兵部队。
虽然,具装骑兵一直持续到宋代,但作用已经不那么明显了。
直到辽、金时期,具装骑兵又兴盛了一阵子。
但是在顺昌、颖昌之战后,再不见诸史籍。
可惜的是,在之后的华夏骑兵,却走错了路子,以至于被拉得越来越远。
到了晚晴八里桥之战时,已经沦为被屠宰的对象了。
看着一张张的照片,项楠说道:
“发掘的是安西都护府的甲骑吗?”
在唐代,最精锐的就是安西都护府军队。
他们的装备水平,比国内的还要好上许多。
林超答道:
“是的。不过,甲胄的状态很不好,如今展出的都是复制品。”
“果然!”
国博的人不禁叹了口气。
虽然他们早有思想准备,可心里依旧沉甸甸的。
这时,严欣钰用不耐烦的语气说道:
“少在这里卖关子,把东西拿出来吧!”
这坏小子又准备空手套白狼,
不过,这次发现的文物,省博一定要留下,决不能让别人捡便宜。
林超无可奈何,只能按下墙上的一个按钮。
“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