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历史小说>重整山河> 第30章 礼士之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章 礼士之行(1 / 2)

更新时间:20-04-0

船动了,莫降也动了。

这次起手,莫降不打算用方才那一式,因为他心中关于朴不花的情报,实在是少的可怜,自己对于他的所有认知,也不过来源于对方站在床上那一掷以及方才跳舞时暴露出的动作细节。况且朴不花眼光毒辣,早就出了莫降那一招中存在的瑕疵,再用“勇者之杀”,无异于自寻死路。

变招势在必然。

那么,要用哪一招呢?莫降心思飞转,想到朴不花既然得出“勇者之杀”的破绽,那么他定然对师尊有所研究,再用其他常见招式,很可能会受制于人。师尊名声太大,为人狂傲,从不吝惜在他人面前展示他的武艺,所以这世上知其武功招式者甚多——那个胖子,不就认出了“勇者之杀”么?为出其不备,以奇制胜,便用师尊明令禁止的那一式吧……

所有思量,不过在电光火石间完成,船动之时,莫降亦缓缓抬起了双臂挡于身前,双脚前后稍稍错开,身体微弓,颔首隐肩——如此姿势,仿若谦谦君子优雅的施礼。

君子九式,礼士之行——无咎。

莫降动的很慢,似乎,他每踏出一步,都要在心中反复忖度,他要以最完美的步伐,最无懈可击的姿态,缓缓靠近目标。

这便是君子之行,光明磊落,稳若泰山,绝不唯唯诺诺,绝不蝇营狗苟,因为那行路之人,心中自有正气。

莫降行的虽慢,朴不花却并没出手。

他何尝不想突然发难,将行动迟缓的莫降毙于当地,可对手的每一步都完美无缺,每一次靠近都无懈可击,似优雅洒脱的步伐下,却藏着漫天杀机——贸然出手,定会万劫不复!

自来到中原,朴不花从未像今天这般紧张过,哪怕是在妥懽帖睦尔临幸奇洛的当晚,立于皇帝寝宫之外的他都不似今天这样惶恐,因为今天,是他第一次嗅到了死亡的味道。

汗水浸透了朴不花身上的轻纱长裙,他全身皆湿,汗水不断的从他的下颚、指尖滴落,仿佛,此刻的朴不花,正站在瓢泼大雨之中。

可朴不花明白,向他压过来的,不是万千雨滴,而是不能承受的杀气。

十三羽翼,诸子之盟,不共戴天——二者相见,必有一亡。

二人之间相距并不遥远,可朴不花觉得,莫降行完这短短的距离,竟好似用了万年之久。他绝望了,也放弃了,他忽然有些期待,期待莫降早一些来在他的身前,寒芒一闪,结束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耻辱和负累,到那时也将全部消失,而他那卑微的灵魂,将会彻底解脱。

可是,朴不花并未得到解脱。

因为,屋内忽然又生了变故。

叮铃一声脆响,龙舟陡然加速。

早先被莫降击晕的贾公公,悠然转醒。

他一个骨碌爬起来,先是瞪着茫然的眼睛四周了,愣了一愣,将之前经历的一切全部记了起来。今夜的经历,对贾公公来说无疑是个噩梦,让他无奈的是,这噩梦还在继续。那个衣衫褴褛的纤夫,就在不远处,一步步向朴公公逼近,而朴公公却呆若木鸡,汗如雨下。

傻子也能得出来,朴公公快要败了——何况,贾公公不傻,还有几分精明。

贾公公猛的窜起来,直冲朴不花扑过去。

莫降见状,心中一紧。因为,误打误撞中,贾公公已破了他的“礼士之行”——礼法自诞生以来,便是为约束人们的行为而存在。知礼越多,行为便越受束缚,茫然无知,心若赤子,所谓礼法便只是笑谈。引申到武学之上,这“礼士之行”,只对懂武之人有效,因为只有懂武之人,才会在交手时观察对手,寻找对手身上的破绽。全神灌注寻找对手破绽的的他们,却茫然不知早已落入了窠臼之内。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门武学是完美无缺的,如果说追求无限完美是“君子之行”最大的优点的话,那么这同样也是它最大的缺陷——因为在外行人的眼中,如此慢如蜗牛般的前行,真如孩童游戏一般幼稚!

在贾公公的眼里,莫降此时的行为,便如明想魅惑引诱陛下,却扭捏做作的蠢妃子般可笑。

虽然到贾公公已经扑了过来,可莫降却并不打算变招,因为此时朴不花已被他完全制住,贸然变招,只会让之前所做努力毁于一旦。阴险狡诈的朴不花若再有喘息之机,胜负定然难料。

莫降强定心神,暂时无视了贾公公,仍旧用这一招,缓缓向朴不花逼近。

可变故已生,心怎能平——况且,这一招式,本就被师尊明令禁止,他冒险使用,心中已有惶惶之意。犹疑之间,很多年之前师尊与文逸谈论此式的一幕浮上心头……

文逸点评狂夫子这“礼士之行”时说:“所谓礼法,不过是以一人所定之规约束全天下人手脚的暴力罢了,只是这种暴力太过隐晦,人们往往被它欺骗,悠悠然活在这窠臼里。却浑然忘记了,自由才是最弥足珍贵的天性。”

狂夫子似乎并不认同文逸所说,却一时也找不到反驳的语言,只是悻悻道:“礼法与自由,哪个更珍贵暂且不论。我只想知道,文子如何破我这一式。”

文逸哈哈大笑回应:“如此无用之式,本无需破!”

“无用?怎个无用之法?”

文逸侃侃而谈道:“按照夫子所说,这一式只为压制对手,困其行动,消其意志,令其不攻自溃——可夫子你该明白,你所期望的效果,只有在对手全神贯注留意你的举动的前提下才会实现。倘若对手知你用意,知这礼士之行而不杀,慑而不诛,那么怎会留意它?连对手都不会留意的招式,又有何用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