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之上,百官朝拜,德公公高呼一声:“有本上奏无事退朝。”
刘卫祥上前两步,面对皇帝高高举起手中玉板:“臣有本上奏。”
“刘爱卿何事启奏?”
“回皇上,大燕通州今年大旱,年关将至,理应清点粮库,拨出一部分粮食发往通州,以此慰问通州三城百姓。”
皇帝沉声点头:“刘爱卿所言极是,通州年年大旱,百姓生活艰苦,年关将至,理应开放粮库。”
群臣跪地:“皇上英明。”
刘卫祥掷地有声的说道:“皇上,往年赈灾,都是太子殿下亲力亲为,今年恰逢长公主殿下出嫁南孟和亲,太子殿下理应送嫁出城,怕是忙不过来,微臣以为,此事交给德王殿下最为合适。”
“德王?”皇帝眯了眯眼睛,下意识的看向燕北荣,只见燕北荣面无表情,也看不出什么情绪,便挑眉说道:“德王是朕之长子,如今朕之长女出嫁,长子岂能不在,依朕看来,今年赈灾,哪位皇子都不合适。”
哪位皇子都不合适?要知道,每年赈灾,皇上都对太子殿下赞誉有加,如此机会,要是德王错过了,要到何年马月才能在皇上面前再露个脸?
刘卫祥不肯放弃,说道:“请皇上三思,赈灾兹事体大,若没有皇子监督,通州百姓会以为皇上不看重他们,皇上……”
丞相上前,面对皇帝高举玉板:“启禀皇上,刘尚书此言,老臣不敢苟同。”
“丞相但说无妨。”
“所谓赈灾,最重要的不是谁去赈灾,而是百姓满意赈灾数量,若是能解决他们的衣食温饱,让他们过个好年,是谁去赈灾的,其实也没这么重要,往年皇上安排太子殿下去,自然有皇上的苦心,今年恰逢长公主大婚,赈灾一事又刻不容缓,百姓也该理解,老臣以为,今年先是太子大婚,又是长公主大婚,大燕喜事连连,理应多分发赈灾款项,普天同庆。”
“嗯,丞相说的有理,朕也有此意,今年的赈灾款项,不仅是从粮食上还是银两上,都该增加,以此宽慰百姓,普天同庆。”
“皇上英明。”
刘卫祥焦急道:“皇上……”
“刘爱卿不必多言,朕意已决,太子,你认为谁负责赈灾一事最为合适?”
燕北秦扭头扫视群臣,敢与他对视的朝臣也就那么几个,谁来负责,皇帝心里怕是早有人选。
“父皇,儿臣以为,赈灾一事虽是例行公事,但兹事体大,关乎民心,通州年年大旱,往年征收却是和其他六州并无太大差别,儿臣以为,若要安抚民心,赈灾是其次,减免征收才是通州百姓翘首以盼的大事。”
皇帝微微拧眉,沉声点头:“太子所言甚是,朕也早有想法,不过既然要减免,那就七州一起减免,只是要按照各地情况,适当减免,正好趁着这次长公主大婚,将减免政策实施上来,太子,此事就交给你来处理,最迟后天,将此事定下来,可有问题?”
“回父皇,儿臣定当竭尽全力。”
“很好,那对于赈灾一事,谁最为合适?”
“父皇,赈灾兹事体大,儿臣心中虽有几个人选,但还不确定,最终是谁,还请父皇定夺。”
“嗯,你说来听听。”
“此事本该是丞相负责最为合适,不过丞相大人年事已高,此事劳累,想来父皇体恤朝臣,定也不忍心,那么平青侯与六部尚书大人,都是合适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