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历史小说>1926之崛起> 第三百八十五章 布局 民国的人才竟然有这么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八十五章 布局 民国的人才竟然有这么多(1 / 2)

在阎锡山掌权山西的这些年里,山西实行学龄儿童强迫入学政策,所有7至13岁的儿童少年必须最少接受4年小学教育。虽然这项政策后期在执行时有些问题,可是产生的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同时,阎锡山还广设学校。据赵丕廉给宋哲武的数据,现在山西全省有高等小学700余所,在校学生8万余人。其中,太原行署有小学308所,学生5万多人。

原山西省政斧除成立了山西大学,还先后成立了数所师范大学培养高级师资人才。此外,又先后在太原分设法政、工业、农业、商业、医科专门学校,外国文言学校、进山中学等校,在运城、大同、长治、代县、临汾设省立中学。

山西现有省立政法专门学校一所、省立农业专门学校六所、省立工业专门学校三所、省立商业专门学校四所、省立师范学校六所、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六所、省立国民师范一所、省立女子蚕桑传习所一所、省立医学校一所、省立、县立师范、中学及职业学校三十五所。还在各地设立各类讲习所几十处。

可以说,山西的教育基础和风气非常之好,宋哲武在现有的基础上改革发展教育,不仅不会有什么阻力,而且还会事半功倍,几年之后,宋哲武就会有大批接受过初高级教育的青年人可以使用。

在宋哲武的改革计划中,对太原行署和绥远、内外蒙的大、中、小学一律实行免费教育,尤其是小学,对太原行署、绥远和内外蒙的适龄儿童实行强制入学政策,对有适龄儿童不入学的家庭,要征收教育税。同时,严禁商人和地主、资本家雇佣未满十四岁儿童做工。

要发展教育,就要有教育经费。宋哲武计划把每年各地税收的百分之十,划拨给赵丕廉的文化教育委员会,充作教育经费,另设一个教育发展基金,资金由文化教育委员会向各地商户、地主、资本家募捐筹得。

同时,对现有高等学校进行扩建合并,以便集中有限的师资力量,发挥最大效益,以便培育出更多的人才。

宋哲武在和箫国栋、贾景德、何其巩、郭文渊,以及以赵丕廉为首的教育委员会反复召开了几次研讨会后,有赵丕廉起草了教育规划方案。

首先,山西大学改名为北方大学,现任校长王录勋留任。

王录勋是英国伦敦皇家大学工程科博士、工程、水利专家,由他任校长,可以让学校在教育和科研上更好地复制西方先进的教育模式。

更名后的北方大学,将是一所综合姓大学,不仅设有门类齐全的理工科,它还设有人文类学科。这所大学将是为宋哲武培养各类高级军民两用人才的地方。

其次,太原现有两所省立师范大学,在校学生虽然很多,可是都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为加强师资力量,这两所师范大学合并,成立北方师范大学,曲永善为校长,专门培养中高级师资人才。

同时,在山西原有各类专门学校的基础上,成立警察和师范、商业、工业、农业、医学六大类专科和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初级和熟练专业技术人才。这些职业学校将采取有偿教育方式。

在郭文渊主持的工程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北方国防科技大学。任命郭文渊为首任校长,凌鸿勋为副校长。在门类齐全的基础学科之上,还设立航空、特种车辆、特种动力、武器设计及制造、电子工程等十几个学院。

因为短时间招聘大量高级专职教授学者有困难,宋哲武规定,第四路军的各个科研院所的高级研究人员都要兼任教学任务。为了少影响这些科研人员的科研时间,宋哲武决定,在太原南郊晋阳湖边,建设北方国防科技大学校园和第四路军研究院新址。

成立第四路军军医大学,任命王连章为校长;成立农业水利学院,冯锐为院长。

不过,让宋哲武有些焦急的是,北方建设发展委员会和工业、教育体系的架子已经搭起来了,可是具体的人员大部分还都没有着落。

等待自己的大学培养,那是肯定不行的,培养人才是需要一个长期的时间的,而宋哲武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还必须要积极吸纳人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