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历史小说>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第一八六章 李傕凶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八六章 李傕凶猛(1 / 2)

能让李傕闻之色变的事情,并不多,因为李傕不是轻易就能被人唬住的软蛋,他实际上是汉末异常凶猛的一位牛人。

正史的记载之中,李傕有六大赫赫战绩。

战绩之一,李傕打败了一代名将朱儁。当时朱儁手下有陶谦送来的三千丹阳精兵,却不堪一击,而陈留和颖川则是关东诸侯环伺之地,却被李傕率军抢得一塌糊涂,可见李傕的凶猛。

战绩之二,李傕击杀了名将徐荣。徐荣曾打败过曹操和孙坚,却在新丰败给了李傕,此战结果虽然与胡轸的临阵投降有关,但与李傕的凶猛不无关系。如果李傕是个软柿子,善于打仗的胡轸也不会轻易向他投降。

战绩之三,击破长安,打败吕布。《三国志》中明确记载:“李郭围长安,十日城陷,与布战城中,布败走。”吕布乃董卓麾下第一猛将,手下还有高顺、张辽等一大批猛人,却在巷战之中敌不过李傕,可见李傕有多么厉害。

战绩之四,击败马腾和韩遂的联军。马腾想让李傕给自己升官,当时控制了朝廷中枢的李傕根本不鸟他,结果恼羞成怒的马腾伙同侍中马宇、右中郎将刘范、前凉州刺史种劭、中郎将杜禀一起出兵攻打李傕,却是毫无建树。

马腾的拜把子兄弟韩遂闻讯,也率领部众前来帮助马腾,李傕于是派出自己的侄子李利和郭汜、樊稠等将领与马腾、韩遂联军在长平观大战一场,此战马韩联军败北,被李傕斩首万余级,种劭、刘范等人皆死。

马腾和韩遂在西凉为患多年,他们麾下的西凉铁骑与朝廷多年抗衡,当初跟皇甫嵩和董卓的十几万大军都曾交过手,而且还互有胜负。李傕指挥董卓死后剩余的部众与马腾、韩遂联军作战,却能获得大胜,足见他的厉害。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西凉第一猛将马超已经二十几岁,照样跟着老爹吃了这场败仗。

战绩之五,大破造反西羌。《后汉书·西羌传》记载,在兴平元年时,左冯翊境内的羌人造反,侵掠三辅之地,郭汜和樊稠率军击破,斩首数千级。当时西北边地的羌人乃是大汉第一害,董卓就是靠羌兵支持才发展壮大起来,李傕部下一次斩首数千,绝对属于了不起的大胜。

战绩之六,打败白波军和右匈奴骑兵。杨奉带着献帝东归洛阳途中,李傕和郭汜率兵来追,杨奉急忙招来白波帅李乐、韩暹、胡才及南匈奴右贤王去卑,率领数千骑前来支援,结果大败,死者甚至超过了在东涧之战中的人数。

历数李傕的这六大战绩,可用八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内战很行,外战更狂!”败在他手下的将领有朱儁、胡轸、徐荣、吕布、马腾、韩遂、马超、杨奉、李乐、韩暹、胡才、去卑,败在他手下的部队有中牟义军、丹阳精兵、并州精锐、西凉铁骑、造反西羌、南匈奴人、白波匪军……

更加令人吃惊的是,李傕创造这些不败的战绩前后只用去区区五年时间!

还有一个例子也能从侧面证明李傕的厉害。老毒物贾诩是个非常谨慎小心的家伙,他一开始是在段煨的麾下效力,后来却因为受不了段煨的疑心病而转投了李傕,如果李傕没有一身真本事,眼光毒辣的贾诩怎么会找借口离开段煨而前去投效李傕呢?

后世有很多人无法理解李傕和郭汜攻破长安之后,为何可以把持朝政长达四年,横行关中八年,大家更搞不懂以袁绍、袁术、曹操、刘表等人当时的声望实力,为何无人敢于率军逼近关中,甚至是靠近洛阳附近,那是因为他们都知道李傕的厉害,所以不敢靠近李傕控制的地盘。

如今李傕获悉驻守潼关的士兵逃回来几十个,却忽然变了脸色,只能说明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李傕让人将几十个逃兵分别关押,然后逐个询问潼关失守的经过,这些士兵的供词并无差异,讲的都是潼关忽然遭受东西夹击,守关主将李蒙听说李校尉和郭校尉兵败被杀,无心再战,于是出城向天子侍中刘和乞降。

直到此时,李傕终于知道了刘和率军返回长安的消息。

李傕叹息一声,对贾诩说道:“去年没能杀了刘家儿,没想到如今成了一个祸患!”

贾诩回想去年在武关见到刘和时的情形,问道:“稚然(李傕字),当初为何要派人暗杀刘和?”

李傕回答:“当初派人杀刘和只是想要嫁祸给段煨,并非特意针对于他。如今看来,倒不如当时就把他杀了好些,省的现在还要仇人相见。”

贾诩苦笑说道:“当初我在武关也是看走眼了,没想到刘家小儿在短短一年之内,竟然弄出这么大的动静,如今想要杀他,只怕更加困难。”

李傕点头,说道:“刘和现在率军断了我们退守洛阳的道路,霸陵东面又忽然出现一支来历不明的骑兵,我总觉得这两伙人马之间有某种关联?”

贾诩沉吟说道:“日间那个自称是袁绍部将张旭的年轻人,应该是刘和手下第一将领赵云。当初刘和返回幽州途中,曾用安平国从公孙瓒手中换回一员名不见经传的小将,结果却是一个‘万人敌’,此事已经传得天下皆知,我想这次刘和使的还是跟诈骗潼关相同的计谋,让赵云从渭水以北绕道而来,冒充袁绍的部下,企图扰乱我们的部署。”

“确实有这个可能。只是不知刘和派赵云前来搅局,用意何在?”李傕皱眉沉思。“难道他是想要迟滞我军进攻长安的行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