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了一大圈,朱斌也要回家吃饭了,最后交代清风记得炒点茶叶。朱斌回到家里,吃晚饭,全家到齐。
吃过晚饭,朱斌又回到空间,看见清风正领着几个黄金力士在炒茶叶。几个两米高的肌肉大汉在炒茶叶,朱斌觉得很有意思。朱斌也没有打扰就进了山洞之中。
朱斌坐在石床之上,运转大周天,气灌紫府,灵气从四周向朱斌聚集,头上现出两朵雪白的莲花,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第二天一早清风就带着炒制好的第一批茶叶过来了,大概有半斤的样子。
清风说:“这半斤茶叶就有一两万个芽头。这100多棵树原来经年在雾气之中,常年云雾缭绕,最大的一颗树有100多平方米,平均来看一棵树能采三四千个芽头,三四万个芽头才能制成一斤干茶。所以第一批100棵老茶树最多也就能制成10斤茶叶。可以分批多次采摘,符合标准先采,全年采24-36批,这100多棵古老茶树一年能产二三百斤最好的茶叶。新茶园下个月也能开始产茶叶,只是茶叶质量比老茶园肯定有不足之处。”
清风说:“这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匀齐、色泽绿中显黄。冲泡后,香气清高持久,香馥若兰;汤色杏绿,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饮茶汤,沁人心脾,齿间流芳,回味无穷。”
朱斌说道:“江浙一带普通的炒青绿茶来说,清明后,谷雨前,确实是最适宜的采制春茶的季节。据说,从时间上分,明前茶是茶中的极品,雨前茶是茶中的上品。雨前茶虽不及明前茶那么细嫩,但由于这时气温高,芽叶生长相对较快,积累的固体芳香物也较丰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鲜浓而耐泡。两百多年前被清乾隆帝钦定,西湖龙井村的十八棵御茶树,每年春茶的产量仅1公斤左右,这些“身世”早已让茶身价不菲。清明前最后一天采摘的“十八棵御茶极品”,拍卖价格一直都在每100克10万元的天价,最近几年更是创造出了每100克几十万的天价。”
朱斌问到:“不知道我们这茶叶算是什么档次。”
清风笑道:“老师有所不知,明前雨前虽好,那只是凡间之茶,只可享口腹之欲。我们这茶叶,乃是仙茶,凡间那得几回闻呀。饮后虽不能成仙了道,却也能强身健体。凡人饮后强身健体神清气爽,修炼之人饮后,可得神妙,可晓变化,可知进退。”
朱斌说道:“快快进洞,取水品茶。”清风从洞府出来,持玉石小桶,到洞口西北角,瀑布下取了一桶水。回到洞中烧开,准备好茶具,等待热水稍微放凉到85度,因为绿茶是没有经过发酵的茶,所以茶叶本身十分嫩。如果用太热的水去冲泡,就会把茶叶滚坏,而且还会把苦涩的味道一并冲泡出来,影响口感。
两个人没有那么多讲究,两个盖碗,泡两碗茶。静待茶叶一片一片下沉,欣赏她们慢慢展露婀娜多姿的身态。茶叶在杯中逐渐伸展,一旗一枪,上下沉浮,汤明色绿,历历在目。再仔细些欣赏,这真可说是一种艺术享受呢!虽然已经可以品饮了,但总难舍,再看她一眼。
闻其香,则是香气清新醇厚,无浓烈之感,细品慢啜,体会齿颊留芳、甘泽润喉的感觉。
绿茶大多冲泡三次,以第二泡的色香味最佳。初品时会感清淡,需细细体会,慢慢领悟。正如清代茶人陆次之所说:“真者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为益于人不浅故能疗疾,其贵如珍,不可多得也。”
朱斌离开空间,拿着半斤茶叶回到家中,回到家中也快吃午饭了,可惜家中无人,老妈可能去邻居打麻将了,老爸和弟弟一定在上班。
朱斌拿出茶叶,包出一两,骑着自行车就去了酒厂找老董品尝。
朱斌骑自行车20多分钟才到了酒厂,大冬天的运动一下也是不错的。朱斌到了酒厂朱斌直接给老董打电话,把老董叫回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