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都是官员,俸禄还是要发的。那时不是康乾盛世,国库充盈么,要不然这样的工程,是想都不敢想的。”
“这收集以前的那些书,然后抄写,都是很不容易的,你知道些典故吗?”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安徽学政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接着便诏令将所辑佚书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汇编在一起,名曰《四库全书》。这样,由《永乐大典》的辑佚便引出了编纂《四库全书》的浩大工程,成为编纂《四库全书》的直接原因。”
梦雨说:“乾隆自诩为文治武功千古一帝,或许没有朱筠的提议,他也会提出这个事,或许朱筠本来就是受他指使提起这个事的。不过也就是有钱闹的。”
午阳说:“民间都讲究有钱了修家谱,何况欣逢盛世,国力比永乐帝那时候强多了,这种彰显文治武功的事情,当然要做了。跟你说说《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吧。过程共分四步:第一步是征集图书。征书工作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始,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结束,历时七年之久。为了表彰进书者,清廷还制定了奖书、题咏记名等奖励办法:“奖书”即凡进书500种以上者。赐《古今图书集成》一部;进书100种以上者,赐《佩文韵府》一部。“题咏”,即凡进书百种以上者。择一精醇之本,由乾隆皇帝题咏简端,以示恩宠。“记名”即在提要中注明采进者或藏书家姓名。在地方政府的大力协助和藏书家的积极响应下,征书工作进展顺利,共征集图书12237种,其中苏省进书4808种,居各省之首;浙省进书4600种。排名第二。私人藏书家马裕、鲍士恭、范懋柱、汪启淑等也进书不少。
第二步是整理图书。《四库全书》的底本有六个来源:内府本﹐即政府藏书﹐包括武英殿等内廷各处藏书;赞撰本﹐即清初至乾隆时奉旨编纂的书﹐包括帝王的著作;各省采进本﹐即各省督抚征集来的图书;私人进献本﹐即各省藏书家自动或奉旨进呈的书;通行本﹐即采自社会上流行的书;《永乐大典》本﹐即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的佚书。四库馆臣对以上各书提出应抄、应刻、应存的具体意见。应抄之书是认为合格的著作,可以抄入《四库全书》。应刻之书是认为最好的著作。这些著作不仅抄入《四库全书》,而且还应另行刻印,以广流传。应存之书是认为不合格的著作,不能抄入《四库全书》。而在《四库全书总目》中仅存其名,列入存目。对于应抄、应刻的著作,要比较同书异本的差异,选择较好的本子作为底本。一种图书一旦定为四库底本,还要进行一系列加工,飞签、眉批就是加工的产物。飞签也叫夹签,是分校官改正错字、书写初审意见的纸条。这种纸条往往贴于卷内,送呈纂修官复审。纂修官认可者,可用朱笔径改原文。否则不作改动。然后送呈总纂官三审,总纂官经过分析之后,可以不同意纂修官的复审意见。而采用分校官的初审意见。三审之后,送呈御览。
第三步是抄写底本。抄写人员初由保举而来,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有行贿、受贿等弊病,又改为考查的办法,具体做法是:在需要增加抄写人员时。先出告示,应征者报名后。令当场写字数行,品其字迹端正与否,择优录取。考查法虽比保举法优越,但也有不便之处,因此最后又改为从乡试落第生徒中挑选,择其试卷字迹匀净者予以录用。这样,先后选拔了3826人担任抄写工作,保证了抄写《四库全书》的需要。为了保证进度,还规定了抄写定额:每人每天抄写1000字,每年抄写33万字,5年限抄180万字。五年期满,抄写200万字者,列为一等;抄写165万字者,列为二等。按照等级,分别授予州同、州判、县丞、主簿等四项官职。发现字体不工整者,记过一次,罚多写10000字。由于措施得力,赏罚分明,所以《四库全书》的抄写工作进展顺利,每天都有600人从事抄写工作,至少可抄60余万字。
第四步是校订。这是最后一道关键性工序。为了保证校订工作的顺利进行,四库全书馆制定了《功过处分条例》,其中规定:所错之字如系原本讹误者,免其记过;如原本无讹,确系誊录致误者,每错一字记过一次;如能查出原本错误,签请改正者,每一处记功一次。各册之后,一律开列校订人员衔名,以明其责。一书经分校,复校两关之后,再经总裁抽阅,最后装潢进呈。分校、复校、总裁等各司其职,对于保证《四库全书》的质量确实起了重要作用。”
梦雨说:“确实够严格的了,如果大清朝办事能够将这种认真的作风传承下去,也不至于被列强欺负到那个程度。”
午阳说:“国家积弱,遭受列强欺凌,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办事不认真只是一个方面,我们接着说书的事。乾隆皇帝为了存放《四库全书》效仿著名的藏“天一阁”的建筑建造了南北七阁。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第一部《四库全书》终于抄写完毕并装潢进呈。接着又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抄完第二、三、四部,分贮文渊阁、文溯阁、文源阁、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北四阁”。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七月到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又抄了三部,分贮江南文宗阁,文汇阁和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南三阁”。每部《四库全书》装订为36300册,6752函。七阁之书都钤有玺印,如文渊阁藏本册首钤“文渊阁宝”朱文方印,卷尾钤“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方印。
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还编了《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四库全书考证》、《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等。这几种书可以看作编纂《四库全书》的副产品。《四库全书荟要》是《四库全书》的精华,收书473种、19931卷。开本大小和装帧形式与《四库全书》相同。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共抄两部:一部放在宫中御花园的摛藻堂,一部放在圆明园东墙外长春园内的味腴书屋。《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是《四库全书》收录书和存目书的总目录。该目录前有“凡例”。经史子集四部之首冠以总序,大类之前又有小序。每书之下都有著者介绍、内容提要、版本源流等考证文字。由于这些考证文字出于纪昀、戴震、姚鼐、邵晋涵等著名学者之手,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是《四库全书总目》的简编本,它不列存目书,只列《四库全书》收录的图书。每种书的提要也写得比较简单。《四库全书考证》一百卷是四库馆臣对应抄,应刻各书校勘字句的记录汇编,该书对于校订古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是用木活字印成的。它包括《四库全书》中138种“应刻”之书。该丛书在刻印4种之后,主持人金简通过比较,认为木活字花钱少,实用价值高,改为木活字印刷出版。金简把木活字印刷过程写成《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书,并收入《四库全书》,它是古代印刷史上的重要文献。已被译成德文、英文等流传世界。”
梦雨笑笑说:“午阳,真亏你记得这么多呢。”
午阳笑笑说:“记得有什么用呢?连书本今天还是第一次见到,更别说跟人讲了。跟别人聊天。如果说起这些,人家说你掉书袋,卖弄学问呢。好了,艾克先生回来了。乖乖,两个大集装箱呀。”
集装箱是固定在专用汽车上的,艾克和夫人一人开了一辆车回来。停好车后。艾克下车时说:“黎先生,没有办法。不能雇人,只能我们自己干了。”
午阳说:“要怎么干,您说话。”
“我们不将集装箱卸下来了,只将文物的包装箱卸了搬到地下室去。我们两人装箱,女士做记录。装箱后再往集装箱里面搬,我们负责送到港口,剩下的事情就是您的了。”
艾克夫人说:“张女士,黎先生,为了等会更好地工作,我们是不是去先小镇上吃饭?”
张梦雨说:“好的,先吃饭吧,免得等会还要看守。”
在小镇上的餐馆吃饭,馅饼、烤肉都很香,当地酿的葡萄酒,味道还蛮纯正的,价格也不高。结账时,艾克说要aa制,午阳虽然感到奇怪,但还是自己付款了。回到庄园,打开集装箱,里面用角钢焊接了架子,不同规格的包装箱安放在架子上。午阳抽出一个红松做的包装箱,发现箱体和箱盖是用活页连接的,掀开箱子,里面的箱口还加了一块内衬,这样箱子在合上后,虫子和灰尘是进不去的。箱子里面,还摆放了半箱子的大小毛巾。午阳想,应该是用来包装文物的,这比国内强多了。国内要么是草纸,要么是旧报纸,从来没有见过用新毛巾的。
艾克问:“黎先生,对这些包装物还满意吗?”
“很好,满意。”
“接到张女士的电话,知道您要来,我和杜勒斯先生就去订购了。昨天才运回来呢。”
午阳问:“杜勒斯先生是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