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蓝可汗的阿史那本部座落在大漠以南的阴山南麓,从东北的大兴安岭以西,燕山,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天山,阿尔泰山,宛如一长串连绵不断的巨龙,盘踞在中国北部的塞外,虎视眈眈地盯着长城内富饶发达的中原王朝。
巍巍阴山,千里绵长,东西长约两千五百里,山高普遍在两里左右,这里山高林密,挡住了从东南大洋上的暖流,因此这一带降雨极多,水草丰盛,湖泊众多,是草原民族天然的优良牧场,从匈奴的时代开始,阴山以南就一直是意图南下的草原霸主的汗庭牙帐所在。
山上的深沟密林,提供了源源不断做箭矢的好材料,苍鹰和飞鸟栖息其间,羚羊和狐犬追逐獐兔,为喜欢打猎的草原射手们提供了绝好的练箭场地。
阴山脚下,是一眼看不到边际的帐蓬,足有七八万帐,一群群的牛羊悠闲地在方圆数百里的草场上吃着草,远远地看去,仿佛一朵朵天空中飘动着的白云。而往来其间,数不清的骑马牧民,看起来则象是天空中的点点繁星。
王世充这一路之上也见到了不少突厥部落,如此规模巨大的还是第一次看到,光是在山脚下的这阿史那本部的一部分,就超过了这一路上十几个部落的规模之和。
他经历过战场,根据兵书中的理论指导实路,有一眼看过去就能迅速统计出对方的兵力和规模的办法,这次他粗略估算了一下,眼前的可汗本部有五六万帐,来回奔驰的牧民,在战时就会是迅捷剽悍的骑兵,一眼看过去不下六七万。
而在这些星罗棋布的帐落之中,一个金顶的巨大穹庐格外的显眼,这个穹庐看起来有一百丈的见方,里面足可以容纳上千人。
穹庐外是一片立着高大栅栏的营地,四面都有高高的箭楼,背着大弓,双目如电的突厥射雕手们倚在箭楼的护栏上,冷冷地看着王世充所在的使团,营地内,巨大穹庐前那高达十余丈的旗杆上,高高地飘扬着一面绣着恐怖狼头的大纛。
大帐到营门间数百步的距离,夹道立着数千名骑着骏马的突厥骑士,一个个剽悍勇武,一看就是精兵锐士。
王世充在大兴见识过巍峨宏大的大兴宫,但三百步见宽的广场和这个巨大的突厥牙帐相比,也显得渺小了,远远地,他看到一个戴着裘皮帽,上插鹰隼羽毛,身穿兽面连环甲的人走出了大帐,他的手里拿着一根镶嵌着宝石的权杖,密密麻麻立在穹庐到营门间的突厥骑士们,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可汗,可汗!”
声音如同海洋中的波浪,从那可汗牙帐开始迅速地传遍了整个部落,所有还在牧马和挤羊奶的男女牧民,全都停下了手头的活计,下马跪拜于地,一边行礼一边大喊着:“可汗,可汗!”几十万人同声吼出的声音,如怒涛海啸一般,冲击着使团中每个人的心灵。
王世充周围的不少壮士开始脸色微变,这些人虽然个个武艺高强,但很少有人真正上过战场,没有见识过这种几十万人山呼海啸般的气势,他们的座骑也受了惊,有几个人的战马居然一时逡巡不前。
而王世充则经历过灭陈大战,白土岗一战,他亲眼目睹了二十万大军的厮杀,目睹了陈国十余万精锐主力那如山崩一样的崩溃,对此自然是熟视无睹,而不改色,平静如初地向前行进,惹得周围的突厥骑士们也带着惊奇的眼神打量起这个看起来个子身形不算突出的隋朝护卫。
使团的队伍走到了突厥的牙帐大营前停了下来,长孙晟跳下马,从裴世矩的手中接过了那支象征着隋朝天子的节杖,表情肃穆,走向了都蓝可汗,从营门口到牙帐前足有一千步,两千名全副武装,铁甲着身,马刀在手,挎着半人高大弓的突厥勇士骑在马上,出鞘的钢刀在阳光下闪着冷冷的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