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着走着,不知不觉,邹远航走到了南山公园的一个大型人工湖边,往湖面一看,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几只小船在湖面上优美地游着,像一只美丽的天鹅。周围那悄悄开放的花朵,给南山公园编了一个朴素的花环。两旁的绿树像一位位挺拔的士兵,好像正在保护着南山公园的湖水呢!湖边遍是晨练的人们,老年人居多。有在空地上列队打拳的,几柄太极剑舞得行云流水气定神闲。有亭下结伴唱曲的,几个老人围成一圈各个双手叉腰“咿——呀——”地练声,俨然即将登台的大腕,更多的则在湖边随意漫步话着家常。金色的阳光拂过他们的白发,与湖中的荷花相辉映,组成一幅安详的图画。这是的他注意到一个正在慢慢打拳老人。老人打拳的动作很慢,但浑身上下却不时发出“嚓嚓”的响声,邹远航注意到老人目光炯炯有神,面色红润,一看就非普通人。每天邹远航都会来南山公园看老人打拳,慢慢地与老人熟识了。邹远航如愿以偿地拜了老人做了干爷爷。前世小时他就特别崇拜多才多艺地老人。想着自己长大后。也像他们那般吹拉弹唱,毛笔字国画样样精通,受到别人地尊敬和赞赏。在前世他这个愿望当然没有实现。到他上大学地时候,他地毛笔字还只停留在小学水平。画画什么地更不用说。吹拉弹唱他也只学会了两样,那就是吹牛和唱歌。吹牛地功底他历来是很不错地。从初中开始都是班级里有名地“吹牛王”。就是唱歌老跑调。这一点他自己也承认,常以为憾。这一世他当然想弥补自己地这些缺憾,让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多才多艺地人。他当初在大学里就因为自己文艺方面地欠缺,让他失去了将一位系花变成自己第一任女朋友地机会。这一世他重新活过,要让前世有些“草包”地自己能多些卖点和看点。那将来在泡妞方面。当然更能多些把握,无往而不利。所以,为了自己将来地性福。他当然也要从小努力学习泡妞必备地文艺本领。长大了才能泡尽天下美女。
干爷爷姓马,打的是螳螂拳。螳螂拳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武术流派,象形拳的一种。它是东山四大名拳之一,也是首批被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列入系统研究整理的传统武术九大流派之一,螳螂拳的形成发展,是凝聚了明末清初众多武术流派之长而成,仅依拳谱所载就有“十八家拳祖姓名”之说,可以说螳螂拳是中国古代武术文化的载体,研究这种拳术对于了解明清之际的武术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螳螂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大瑰宝,是中华武术中的一支奇葩。在她有史记载的二百多年的传承中,历代传人豪杰俊才倍涌,影响与日俱增。
螳螂拳真正的创始人是司马李氏家族四世祖李赞元之玄孙李炳霄。
李赞元,原名李立,清顺治帝赐名赞元,字公弼,号望石。顺治十二年(1655年)考中进士。翌年四月,任山东道御史。因其奏言刚直不讳,皇帝称为“真御史”。康熙十三年(1674年)升为兵部督捕右侍郎(正二品)。李赞元官居要职,门庭显赫,但家规甚严。曾题《四勿诗》:“手勿释诗卷,身勿著华服,心勿思邪事,行勿恃荫势”,为教子格言,故其13子(赞元共有17子,其中6、7、8、9子夭折)皆无纨绔之习。代代恪守家训,始有“三世八进士”之美谈。
李炳霄,是李赞元17子一脉之玄孙,清乾隆年生人,他自幼聪颖好学,继承家风,文武兼备,又精通医理,未及弱冠就有附贡之名。某年参加乡试不中,干脆弃文从武。李炳霄本是豁达之人,他从此匿迹林泉,专一结交世外高人和江湖豪侠。适逢机缘巧合,他索性又出家为道,号“升霄道人”。李炳霄挟技游历天下,遍访武林高人,虚心学习,孜孜以求,探索中华武术之真谛,将天下十八家武艺融会贯通。他由武入道,以道阐武,终得大成。
螳螂拳产生于明末清初,相传由明末清初王郎(山东栖霞人于七)所创。于七家道富有,酷好武术,曾投万贯家资往少林习艺,一心报效国家。无奈清兵人关,报国无门,他愤然回到山东,组织义军,与清廷作对。有一次因寡不敌众,几乎全军复灭,于只身走到崂山脚下,匿在渔民家中,清兵追至,于七急上崂山华严寺,找到以前同在少林学艺的师兄---华严寺的主持和尚,以求庇护,师兄出寺一看,连忙入来,令于七换上僧衣,削去头发,扮成和尚,并且以开水烫到他脸又红又肿,叫他睡在禅房、盖上被子,不得出声。俄顷清兵搜到,师兄说了这个是新来的僧人,患了天花病,清军官怕被传染,只望了于七一眼就退出来。根本认不出他,瞒过了清兵。师兄对于七说,外面风声仍很紧,叫他索性在此当和尚,避过风头火势再算,于七应允,因他是义军首领,时有旧部下秘密找他,于七深居简出,不轻易见客,与旧部下定暗号,凡来找他的,必须写一个“王”字,交给守门和尚,守门和尚才允许进内。(“王”字就是“于七”两字的重叠)后来于七索性说自己姓王,人呼之为王郎,“郎”是男子汉的称呼,以后音误为王郎,“王郎”名字,一直流传至今。
在干爷爷马全的讲解下,邹远航对螳螂拳有了一定的认识。向干爷爷提出了拜师的想法,马全很高兴的答应了。
邹远航向老爸老妈提出了要跟自己刚认的干爷爷学习工夫的想法。邹远航的父亲邹本山,也是个武侠迷,也非常喜欢武术,听自己儿子说要学习武术,哪能不赞成?</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