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想听听梁晓秀对德国的评价,他便问她对德国总的印象如何。
梁晓秀高度概括说,德国是一部大书,它的历史、民族、文化、艺术、科技、工业、教育、社会,都值得认真、耐心、深入地去研读,揣摩,探究。
她希望在离开德国之前,与布朗和米拉就德国话题做一次对话。他们俩也正有此意,欣然同意。
她问德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布朗说,德国世界经济强国的地位是由几个决定因素促成的:强大的出口能力,巨大的生产规模,专利登记的数量,高科技和研究所的重地,中小型企业的活力。总之,德国具备世界经济强国应具备的一切条件。
她让布朗分析那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因素。
布朗谈了德国经济发展的几个关键因素:
欧洲对德国经济发展的评价是:具备典型的德国美德,即充满活力,勤奋刻苦,热爱秩序;但德国人自己的总结却是:集体行为方式、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这三大要素构成了德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他逐一展开解释道:
集体行为:所谓集体行为方式是指社会伙伴间寻找的是相互妥协的方案而不是发生冲突。在遍布欧洲国家的罢工浪潮中,唯独德国是一个例外:罢工在德国很少见。即使有冲突,冲突各方通常都会遵守以前定下的规则。这种对经济目标和运转的基本共识表明,德国的劳资双方并不是相互斗争,而是寻找一条共同认可的道路。德国人的这种有别于其它欧洲国家的民族特性并不是今天才形成的,而是有历史渊源的。一般来说,德国人聚集在一起交谈,并不是为了空谈,而是为了行动。交谈只是手段,效果才是目的,哪怕是眼前看不到的效果。他们服从这个目的,敬重代表这个目的人物。出于这个原因,他们对管理和领导他们的人表示服从、敬重;制度有缺陷,他们会慢慢改良,但决不把制度打烂。集体行动是德国民族特有的本领,这种本领使他们把物质掌握得那么好:他们凭着耐性和思考,适应自然界和人性规律,不是与规律对立而是加以利用。这种心态和处世哲学使得他们更能理解事物,控制事务。德国人的这种集体行为方式在整个欧洲大陆国家独一无二。
梁晓秀记住了布朗的这段话,暗暗想雇佣德国员工要比其他欧洲国家的员工会更好一些。她将来在德国开中餐馆,她要大量雇佣德国员工。
经济结构:德国经济结构的突出特点是:中小企业的比重很大。这些中小企业是德国经济真正的脊梁。即使在生产能力巨大的机械制造业也是如此。正是这些中小企业创造了远比德国跨国公司和大企业更多的就业岗位。德国有330万家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构成了德国经济生活的核心。中小企业创造了全国57%的产值。80%的学徒在中小企业接受了职业培训,换句话说,每10个学徒中就有8个人是由中小企业培训成才的。
经济政策:德国经济倡导市场经济,即市场是经济活动的调节器。社会必须保护个体经济。在经济发展偏离轨道时,通过结构政策和工业政策对市场进行适当的干预或限制。政府中制定经济政策的历届首脑和政党都一贯支持这一共识。
梁晓秀让布朗讲讲德国的产业。
布朗讲了德国的尖端技术与传统产业。
他说今日德国的经济史是一部经济巨人的故事。这个经济巨人最初并不起眼,但却从弱小起步,一步一个脚印,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一个强大而有力的经济巨人。这个巨人找到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办法:聪明地使用力量。所谓聪明地使用力量就是:德国要追踪、发展尖端技术。
德国在汽车制造、机械制造、化工行业等传统领域具有领先世界的优势,但他们发现一些国家在这些传统领域正在迎头赶上来,掌握了最新的技术并正在占领国际市场。这个动向迫使德国一方面尽力保持传统的优势,一方面要大力开发新技术,占领未来尖端技术市场。
电气和电子技术:电气和电子工业属于世界上研究和革新最密集型行业,已发展成为几乎所有未来技术的动力。未来的技术的巨大推动力将来自微电子、卫星技术和纳米技术。
材料工业:材料研究和材料工业是德国技术进步的基础。拥有市场的新产品有赖于新材料。新材料的动力来自金属、塑料、陶瓷、玻璃、半导体以及复合材料等领域。
机器与设备制造:这是德国的传统优势行业,占据世界市场领头羊的位置。这个行业向所有工业领域提供设备,几乎参与了每一样产品的制造。在这个领域,德国市场几乎饱和,增长需求主要来自国外订单。“德国制造”的产品在半个世纪中一直受到欢迎,即使在世界市场竞争极为激烈的情况下,德国机械制造的地位也没有改变。德国机械制造业是德国最具竞争力的行业:它不仅保住了德国在世界市场上的顶尖地位,而且还在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