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言情小说>中餐馆的秘密> 第二百六十四章 阿尔巴尼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六十四章 阿尔巴尼亚(1 / 2)

梁晓秀还以为保加利亚是欧洲经济最落后的国家,可是到了阿尔巴尼亚,她才意识到这个国家才是欧洲经济最落后的国家。

她在保加利亚看地图,阿尔巴尼亚距离很近,便乘飞机飞抵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怀着极大地好奇心想观察这个巴尔干国家。想当年,阿尔巴尼亚在中国的名气之大,真可谓家喻户晓,没有一个欧洲国家超过阿尔巴尼亚。她在上小学时就听说过阿尔巴尼亚,那时,中国称赞阿尔巴尼亚为“兄弟加朋友”。

从地拉那机场到市中心的假日酒店,除了一小段高等级公路外,其余的路都是普通公路,高低不平,汽车驶过处尘土飞扬。道路两旁的景色灰秃秃,一片不毛之地。她不时从车窗内能看见战时兴建的碉堡和机枪掩体,让人回想起这个国家过去的一段历史。阿尔巴尼亚与西欧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别。阿尔巴尼亚全国土地有三分之二是山地和丘陵,国家的基础设施、工业体系、农业生产、城市建筑等都还处在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

地拉那人口约60万,城市建筑严重滞后,城区内看不到多少像样的建筑。但总统府和总理府的大楼很有气派,富丽堂皇。城市交通很拥挤,行人、自行车、汽车随意穿行,交通十分混乱。地拉那的工商业很萧条,城市没有什么活力。走在地拉那最繁华的大街上,也感觉不到一个都市应有的热闹景象和气氛。

她甚至怀疑这是不是一座欧洲国家的城市。

阿尔巴尼亚国家博物馆是地拉那的著名参观景点。她在馆内几乎没看到有什么人参观,十分安静。这里有许多史前及古代的艺术品、还有一些中古时期的文物。所有文物都保存完好,有阿尔巴尼亚语和英语做文字说明介绍。

从博物馆出来后,她在市中心的坎德培广场转悠。广场周围就是地拉那最繁华的地区。广场正对面是阿尔巴尼亚民族博物馆。广场东侧是依特俄清真寺,建造于1789年,建筑造型和土耳其风格的清真寺相似,建筑外观绘上各种花草鸟兽等图案,这是奥托曼帝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历史标本。

地拉那的清真寺很多,可以看出当年在这里伊斯兰教很盛行,具有很大的影响。土耳其人当年在这里统治很长一段时间。1920年,地拉那成为独立后的阿尔巴尼亚首都,不久意大利人便入侵,接管了这座城市,建造了不少造型简约现代古典风格的政府机关大楼。1944年,一场对抗法西斯的战火几乎摧毁了整座城市,随后执政50年的阿尔巴尼亚共产党开始建造了几个广场和恢宏的政府大楼。直到今天,地拉那最好的建筑依然是政府大楼。

酒店供应的饭菜与西欧洲国家酒店的饭菜没有任何区别。这里酒店供应的饭菜比西欧酒店的饭菜要实惠得多,口味也不错,而且价格合理。酒店的饭菜做得不如西欧酒店那么精细,虽然粗造一些,但她感觉味道反而比那种烹调讲究、做工精细的饭菜要好吃一些。

阿尔巴尼亚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西岸,北接南斯拉夫,东北与马其顿相连,东南邻希腊,西濒亚得里亚海和伊奥尼亚海,隔奥特朗托海峡与意大利相望。海岸线长472公里。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全国一半的人口依然从事农业种植。阿尔巴尼亚国旗上绘有一只黑色的双头雄鹰,沿自15世纪抵抗奥斯曼帝国入侵的领袖斯坎德培的印章,故阿尔巴尼亚也有“山鹰之国”之称。

阿尔巴尼亚族占总人口的98.6%,其余为希腊、马其顿、黑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等斯拉夫民族。全国通用阿尔巴尼亚语。

旅游业是阿尔巴尼亚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但尚未开发。最好的旅游资源是绵延200公里、未受污染的海岸线。位于南部维拉城始至希腊边境的萨然达城,这段海域有100公里长,是最漂亮的一段海岸线。在海岸线上稀稀落落的小村庄攀附在悬崖峭壁上。要想到达这里并不容易,这一带没有高速路,只有一条山间公路盘旋在群山峻岭中间。交通阻隔了发展,但却使这里成为地中海最后一快净土。梁晓秀决定探险,去看看那一带的海滨。她租了一辆车,让司机开往那里。在这个海滨长约数公里的沙滩上只有3家小旅馆。周围是一片片暗绿色的橄榄林,林间开满了不知名的黄色野花。这一带的海水清澈,洁白的细沙上游玩的人很少。她想,如果这一段海岸线得到开发,将来有可能吸引大批欧洲游客前来度假游玩。

她没有在海滨住下,而是前往山城培特拉,那是阿尔巴尼亚最美丽的小镇,由三个依山而建的村庄组成,人口5万,房子外墙一律为白色,造型简约干净,在山边层层叠叠蔓延开来,窗和窗之间形成了优美的几何图案,被誉为“千窗之城”。像阿尔巴尼亚的海滨一样,山城的旅游业也没有开发,几乎没有游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