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历史小说>大唐马王爷> 第1339章 吾皇英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39章 吾皇英明(1 / 2)

皇帝撇清道,“就是,公开场合,波充都不尊重于你。但细说起来此事同朕是没有关联的,若非有江安王牵连其中,那么这个翰海夫人……”

御史大夫道,“夫人你可知道,休循部一个可汗专门上了国书、为他夫人请封瀚海夫人的名号,陛下都没舍得给她。”

皇帝撇着嘴道,“此事非虚,褚大夫并未妄言!朕只希望你一如既往,不要被波充的野蛮行径所扰。持此名号,瀚海夫人可放心结交长安的风雅之士,沟通中西友谊……但那些野蛮不堪的,朕看就算了!”

一场虚惊,被一个瀚海夫人的名号掩过去了,波充成了野蛮的。

李元祥低头不语,他也是野蛮不堪的。

许州降格,那是陛下看在了王妃重伤的面子上,已不深究了。

赵国公暗道,“看来陛下不想在大过年的多事,那就到此为止吧,兴许这便是最好的处置。”

波充和夫人谢恩,手拉着手地离开,众人的脸上仍旧遗存着意犹未尽的笑意。

过年嘛,可不就是这个样子!

而金徽皇帝则又是一阵子的出神,堂堂的九五之尊,也这样唬人,而且唬到外方去了!

有时候皇帝更得息事宁人,而不能让人牵着鼻子走。

那好,老子先不拿这个当回事,看你们谁再拿它生事!

但看看李恽和李愔,竟然是这个样子!可想他们在自己封地上,无管无束又将是如何的胡作非为!

崔仁师还有事,再次出班奏道,“陛下,罗琐叶子娜既然获封瀚海夫人,那她总得有个凭证,下诏、品级、还须派册封使到颁政坊使馆传诏,这才显得正式!”

皇帝摆摆手,“给她铸一块金牌子,铭刻‘翰海夫人’四字,比照四品郡君……你为册封使,务必按规制办理,当个正事来办。”

皇帝特别叮嘱崔仁师,宣诏要搞个仪式,场面要隆重,并赐瀚海夫人细绢三十匹,当然由江安王府出具。

李元祥连忙应承着。

崔仁师领命。

皇帝觉着赏的还不大够,又叮嘱外加西州奔马绢一幅,他要亲笔题字。

奔马绢是西州牧场村织绫场的特产,非常稀有。

因而贞观皇帝在世时立下个规矩:奔马绢对外赏赐不论匹,论幅。每幅上用原丝织着一匹栩栩如生的奔马。

房遗爱有事了,立刻往下吩咐,到库里裁来了一幅。

皇帝提笔,刷刷点点,题赠翰海夫人。

众臣等皇帝写完了再一看,本来那匹马是在旷野中奔驰的,这下好了,在树林子里奔驰了。

虬枝藤萝、疏密不等,但其中的韵味真是不可多求。

正事耽误的已经太久了,接下来因为任职者职级较低,吏部尚书李治便不必亲自宣布。

李治退下去,换了一位吏部侍郎上来,又是一大篇早就打好的底稿,从头一一公布下来。

人们留意地听着,他们在一大串人名中,听到了晋王妃表兄柳爽的名字,柳爽去戴州出任司马,这是个正六品下阶的职位,相当于个中牧监。

侍郎柳奭在底下听了,总算长长地出了口气,儿子有了实职,而且不低。

李元婴的王府典签崔简出任南昌县令,法曹陈蕃出任丰城县令,户曹参军出任高安县令,骑曹参军出任建昌县令,兵曹参军出任新吴县令,仓曹参军出任武宁县令……

人们听出来了,福王李元婴府上的这些个参军一个没剩,都升了县令。

而且他们任职的县全都属于洪州,全都是上县,人人从正七品上阶升到了从六品上阶。

看来皇帝这是生着心眼子的。

李元婴你不是百般的不想到洪州去吗?那好,朕将你的原班人马都升任去洪州,而你就在福州自己耍吧!

吏部侍郎念到崔简时,皇帝特别问一句,“那个郑曼是如何安排她的?”

晋王李治回禀说,郑曼的职事他已专门叮嘱过底下,让她去洪州织锦坊出任坊令。

洪州的治所在南昌,那么郑曼是和她的丈夫崔简在一处了。

皇帝道,“不错,不错!朕早就听说郑曼这个女人!耍鞋底耍的非常之好,那便让她到洪州去织鞋底子!”

初四的朝会怎么看、怎么不正经。

但是,就是在这种看起来很不正经的气氛之下,上至亲王、下至典签的夫人,都督、刺史、司马、县令,都安排了任职去向。

而赵国公最最不愿起用的吴王李恪,在这一片不正经的气氛中,出任了秦南重地——襄州的正三品都督——居然没有一个人提出象样的反对意见。

到大事尘埃落定时,赵国公才发现,自己同长子在暗地里琢磨了好几天的事,终于无功而终。

他和长孙冲将褚遂良、韩瑗、崔仁师都想到了每一环节中去,再加李愔、李恽这两位可以生乱的亲王。

关键时候还可将高审行和房遗爱、房遗爱同郭孝恪的事掺和进去,本以为总能趁乱捕捉到机会,干扰一下李恪的复出。

但很是无奈,房遗爱这个题眼,全过程中只是跑了趟腿、取了一幅奔马绢过来,事情就结束了。

江安王李元祥和波充夫人的事才刚一冒头,便被皇帝压服下了。

剩下的全无施展!

吏部侍郎念到的后面那些人,赵国公没听到。他在想先皇同自己探讨过的一个问题——当时的尚书令,现在的金徽皇帝——为什么能常胜不败。

先皇那时说过,尚书令虑事时,可以猜到每一位对手的心里去,因为这些人无论多么精明,思维都离不开名利的窠臼。

而对手却往往猜不到尚书令的心里,他行事有时不全考虑名利这东西。

这样想起来就有点可怖了,人家知你底细,而你不知人家。

长孙无忌此时就有隐隐的悔意,觉着对不住先皇,也对不住妹妹了。

因为他临事的迟疑,让先皇、先皇后最不看好的人在襄州上位了。

其实赵国公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机会站出来反对吴王的任命——就是在李治刚刚公布吴王任职去向的那一刻。

如果自己当时即反对,可以猜到李道宗绝不会再反对自己,这将毫无悬念地、将李恪的任命引入未定的争论之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