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地上的表现让阿尔兹少将怒火冲天,因为发现枪声大作的阵地都是他的士兵。
其实35表现的如此不堪也是有原因的。前天一早遭到突刺,颇有伤亡被赶出彼得罗沙尼的35师本来就士气低落,然后还没有喘口气就在哈采格修建了一天的工事。而到了今天才睡醒就被拍到一线还未完工阵地防守罗马尼亚人的进攻,结果一来就遭遇到个火力急袭,有一些过激的反应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35师士兵的过激反应也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就平复下来。让士兵快速平复下来的原因是,他们大部分都是上过战场的老兵,短暂的发泄后立马就摆正了心态。还有就是看到士兵状况不对,奥匈军官拼命的安抚。
而这时候硝烟散尽,进攻的禁卫一师真正的考研来了。
奥匈士兵看清阵地外的情况后,不再盲目射击,而是率先瞄准军官机枪等目标进行射击。并且还利用阵地的优势,层次分明的拦截禁卫一师的士兵,奥匈士兵的应对表现出经历过战火老兵该有的反应。而压力大增的禁卫一师士兵面对这个场面,一点也不心慌乱。他们一边借助阵地前石头、土包、树木、弹坑等障碍物掩护射击,一边还利用这些障碍物交替向前进攻。随着双方距离的逐渐缩短,两方士兵射击的精准也是大幅提高。这也让两方伤亡数字跳跃式增长,两方都忍受着自己士兵的牺牲。
不过让人有点惊讶的居然是进攻方占据上风。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奥匈士兵大部分都是动员兵。在进入部队之前这些士兵都是社会各行各业人员,平常基本很少接触枪支。而战争爆发后也不会给他们慢慢训练的时间,所以在枪法上除了猎人出生以外,都不会太好。而罗马尼亚士兵都是属于常备军,他们大部分都是拥有三年以上的入伍精力,而作为王牌的禁卫一师其大部分士兵都是五年的从军经历。哪怕没有经历过战火,但是他们射击和战术动作基本都成为本能,所以在射击精准要比奥匈高出很多。
在阵地后观察的安科达尔中将看着自己士兵在奥匈阵地前和敌人打了有声有色,忍不住开口夸奖道。“马尔莫这个团打的不错,和敌人一个旅守军都是打的有来有回。”
安科达尔的话,让旁边同样观察战场的多特里德少将服气。大家都是军人,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禁卫一师以一个团兵力和一个旅守军打的有来有回,这就是本事。多特里德少将把自己19师想了一个遍,发现自己手下没有一支部队能够和这个团相抗衡的。
而就在多特里德少将羡慕禁卫一师强悍的时候,一个参谋跑进来告知他们一个相当惊人的消息。
“报告两位将军阁下,我们发现敌军在两个侧翼没有防御工事。”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