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历史小说>三国之杀伐系统> 第三十七回 薛仁贵三箭服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七回 薛仁贵三箭服羌(1 / 2)

而张经等人被安排给狄青、傅友德当副将驻守在益州西部,守卫边疆。只有韦睿因为身体的关系,在成都休养了一段时间,然后才被派往汉中,为薛仁贵参悟军机。

得到了韦睿带过来的粮草,薛仁贵立刻率大军从阳平关西进。他给汉中留下了一万军队,依然由魏延驻守。阳平关西面就是武都郡的沮县,武都郡也是混杂的地方,有着很多势力。沮县原本就是被张鲁占据了,现在也在张毅的治下。因为这里是通往陈仓道的起点,从阳平关北上不远就是沮县。

被汉中占据的不仅仅是沮县,还有故道县以及散关都是由魏延驻守的。

武都郡内多羌人,这些羌人现在占据着武都大部分的土地。

很多人都说羌人狡诈,无信而善变。但是这些都不是羌人的自身的性格,羌人是出了名的重信义,慕名士的。

羌人是从早之前就已经和汉人相交,羌最早的意思就是西面放羊的人。而羌人和姜人原本是一族,羌和姜上面都是羊字头,下面是一儿一女。很多人推测,姜用用来形容羌人女子的,是牧羊女的意思。也有人说姜人其实就是西王母的部族,常年生活在昆仑山一带。

因为史料缺失,这部分的历史到底是什么样的,没有人知道。不过姜人后来和汉人同为一个民族,应该追溯到炎黄时期。炎帝神农氏就是姜姓,活跃在今天甘肃一带,而这一带历来都是羌人的活动范围。后来炎黄成为了合一,形成了现在汉人的最原始的族群。

在周初时期,姜子牙被封在齐国,很多姜人就随着姜子牙去了山东地区,于是便形成了甘肃、山东是姜姓人最多的地方。

羌人和汉人的关系一直很好,秦汉时期一直都是接受中原政权的统治。他们和汉人杂处,很多羌人都是务农的,除了服装和习俗不一样之外,和汉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这点和匈奴、鲜卑等存游牧民族不同,他们接受的汉人文化也是最多的。

不过到了东汉的时候,朝廷不思和抚,频繁征召羌人服兵役。将帅对羌人多有欺凌,官吏豪强也他们多有役使和折磨,县吏也掠羌人妇人,不行仁政。

这样的情况之下,羌人当然要反叛了。从东汉建立之初,就有烧当之乱、先零之乱还有韩遂之乱。每一次叛乱都是非常大的动乱,数十万人的叛军规模,让东汉也耗费巨大。但是当权者依然不管不顾,因为羌人叛乱对于他们来说是军功,很多人都是依靠平定羌人叛乱升官发财的。

平时剥削羌人,逼反了之后再出兵平叛,怎么都是当权者们获利。这其中都形成了很大的利益链,以至于写历史的班彪都不敢写出来,还是范晔这个后世人才敢写出来。

薛仁贵率兵从沮县直接进攻下辨,派严颜攻河池,吕常攻武都道,王彦升攻羌道。这四个县都在一条直线上,相差并不多。这些县城很好攻打,但是想要做好工作就比较难了,因为羌人乱兵在这里已经放肆惯了,肯定不服庞季的管理。

那么久只有一种办法了,那就是打到服为止。

河池、下辨的羌人乱兵算是比较少的,薛仁贵让孟琰等人守城,他带着大军将河池的下辨的羌人乱兵给赶向西边,然后开始进攻武都道的羌人。

武都的羌人大多数是属于参狼羌的,他们也知道了汉人再一次来到了武都郡,就聚集在一起,要相处一个办法,对抗汉人。他们已经被汉人给坑怕了,不敢轻易相信汉人了。

十多个参狼羌的酋长聚在了一起,互相争论了一天,就决定了在羌道和汉人打一仗,好打败他们。这些酋长聚集了大概六万人足有的军队。羌人虽然不说全民皆兵,但是大多数的男人都参加了这次的战争。

羌人在羌道聚集,薛仁贵很快就知道了。他立刻率领军队赶了过去,然后和羌人对峙在羌道城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