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水泥轨道已经铺设好长一段了,主要是用钢筋混泥土枕木,还有水泥轨道,用铁钉在枕木上固定着。有轨马车套上马,马车夫也是第一次,赶紧有点紧张。好在,前面的轨道就没了,还有一个站台给减速的,这马车夫才敢上去。
好吧,其实马车夫就是人工减速的。因为马车夫一开车,就觉得不对劲。这马怎么回事啊,甩蹄子就跑起来了。转弯的时候,也不需要用力勒转马头,这马居然懂得朝着枕木跑。这风驰电掣的,把马车夫都吓得够呛。没办法,这马兴奋啊,要不是有站台,这马都刹不住。这不,跑完这一段,那马稀溜溜一声喊,怕是觉得不尽兴哩!
马车夫也兴奋了,赶紧让站台的人帮忙把马车再归在轨道上,又一次风驰电掣地跑了回来。
期间差不多跑完整个李县了,居然只用时不到两刻钟。
这马车咂舌不已,暗道:“这小官人怎生这般厉害,连马车都弄得出这么多门门道道来……”
不只是这马车夫,参与实验的人都兴奋了。按照这马匹的状态,再跑个一刻钟也没问题的。也就是说,站台与站台之间的距离,完全可以控制在三刻钟以上。按照速度,这马每半个时辰,也就是每一个小时能跑个三十多四十公里这样,速度有快有慢,差不多就是三十七、八公里每小时这样子,这么半个小时下来,也就是说跑了差不多二十公里了,换成宋朝的计量单位,也就是四十里地的样子。再换算成三刻钟,也就是说能再多二十里地。别小看三刻钟能跑六十里地,这在宋朝已经是“高速行驶”了。
没办法,这时候的交通就是这么落后。
要不然,也不会有“皇权不下乡”之说了。想想看,这样的行政效率,能让皇权下乡吗?这从开封到岭南,用快马沿着驿道跑,都要差不多十天。再加上宋朝并没有那么多快马,路上有风雨这么一耽搁,一个月以上也是常有的事。想想看,这样的速度,怎么让行政效率起来啊?
这样也能理解了,为啥这马车夫都有“风驰电掣”的感觉了,要知道一般的马车都跑不出这速度来,也就是四轮马车减少了摩擦,还有新式轮胎、弹簧减少颠簸,才能跑出三十多公里到四十公里的速度来。当然了,这还是一时的加速度,不是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下来,能有个二十多公里都算不错了。
这也算很快了,最快不过是骑马。马车的话,自然是要减一点速度的。
马车夫也纳闷呢,怎么跑一段就不跑了呢?
再一看,那些个工匠和张正书,把马给卸套了,在那研究马车呢。
“你们看,这轮胎还是损耗比较严重的……”
张正书觉得不太满意,这杜仲胶轮胎都这样了,要是拉人或者拉货,岂不是要时时换胎吗?这可不行,没有实用性的东西,他是不会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