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65(1 / 2)

因此,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人会专门为所谓的文学去建立一系列的法律,议会更愿意把钱花费在其他更加有意义的事情上,而如今,小说体的文学虽然还没有展现出他的光芒和其中巨大的利益,但一丝丝的空间已经浮现在其中,这已经让想尽办法想要创收的易魁洛议会看到了一丝丝的希望,而就这么一丝丝的希望,便足以让他们花费一些钱财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制度了。

话说回来,正因为一系列纸媒的发展,因此民众对于国家的凝聚力越来越高,这也让议会在施行很多政策的时候不会遇到许多太大的麻烦,比如说紧急修建一条特别的道路进行物资的运输,若是放在以前,沿线的各个部落必然是要扯皮一番,最后往往谈判的时间超过修建的时间。

而如今,无论是修建道路还是修建地堡,粮仓之类的,几乎都可以很快的达成协议,不要以为战争到来了,就所有人都有责任,若是放在以前,可没有人愿意把土地让出来,毕竟在农业社会,土地便是最为核心的生产力,若是修建的道路便表示自己的土地必然会被切割成碎片,这是必然的事情,也正因为如此,在易魁洛的努力下,整个国家正在慢慢的被整合。

矮人族的进攻告一段落,易魁洛却不可能歇下,第二批的精灵王国援军在时隔一年的时间之后,终于集结完毕,相比起第一批来说数量更为庞大,也更加精锐,总计超过二十万的精灵军团加上四十万头凶兽,这么庞大的数量需要易魁洛王国来接待,并把他们送到暗夜人王国,这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为了统筹这件事情,也让易魁洛破费心机。

同时易魁洛北上暗夜人王国,进攻矮人的计划也逐渐被人重新提上议程,原本这件事情已经慢慢被人们所放弃,矮人族在卡拉尔一线的猛攻,让易魁洛放弃了对于矮人族东线的进攻,但如今随着矮人族的进攻放缓,国内的政局不稳,这让许多易魁洛的贵族们纷纷又萌生了进攻的念头。

但这种想法也遇到了很大的质疑,许多人都担心易魁洛分兵作战会不会影响卡拉尔山口一线的防守能力,如今的矮人虽然陷入政治斗争中不可自拔,但矮人族并不是会在对外战争的过程中,持续内斗的种族,随着双方之间实力的此消彼长,很快就会调整好战略,重新稳定好后方,重新对战争进行新的部署,到时候卡拉尔一线必然又会重新沦为一片焦土,若是易魁洛在这个时候,将后方的军队集结到暗夜人王国一线的话,那么若是卡拉尔一线的防御网崩溃了,易魁洛该怎么进行防守呢??

易魁洛不是矮人帝国,也不是暗夜人王国,没有那么多的军队可以供自己调动,他们必须要合理分配好军队的使用才行,但也有人认为,若是一直只守着卡拉尔山口,那么若是暗夜人王国攻破了矮人帝国的防守,所有的土地都将被暗夜人王国拿走,易魁洛连一片土地都不可能拿到。

毕竟想要从卡拉尔山口攻破,这实在是太难了,长达几百公里的漫长山脉,只有零星几个洞口可以穿越,而这些关口都在矮人帝国的手中,在这种地理位置极为不利的情况下,易魁洛想不出什么方法来应对,因此他们认为,必须要进行进攻才行,不然这场战争,易魁洛注定无法得到任何的东西,那么这场战争的正当性又在哪里呢?

如果真的是如此,那还不如当初跟着矮人族呢,虽然有可能会被矮人族吞并,但各个部族起码会在被吞并之前得以壮大,拥有比现在更多的领土,即便将来被吞并,也是一个大部族,也好过像现在这样,只能够防守,而不能够进攻,这不是易魁洛想要的。

这两种思想在易魁洛内部爆发,且十分的严重,议会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他们既想要出兵前往暗夜人王国,从那里进行突破拿下土地来封赏给建立战功的士兵英雄们,和那些贵族们,又害怕因为出兵而过度消耗国家的实力,从而让易魁洛的元气耗尽,无法在于敌人进行本土的防卫作战。

而就在此时,一个噩耗从矮人帝国内部传来,就在一个月前,矮人族的亲王们联手下达命令,将矮人帝国境内,超过四十万的人族全部屠杀,总计一千两百个人族聚居点,转眼间沦为焦土,以此来警告人族,并让他们赎罪,以惩罚人族背叛矮人族的罪孽。

这一下整个易魁洛都被这惨无人道的举动变成了一片火海,人们的愤怒无处发泄,出兵的呼喊开始超过防守的声音,虽然这一次被杀的是人族,按理来说,其他部族不会那么的难过,但唇亡齿寒,矮人族能够毫不留情的将所有人族全部杀光,这里面大多数可都是普通老百姓,他们没有任何的能力,更加没有任何的威胁,矮人族却依旧不愿意放过他们,其理由只是因为要给人族一个警告。

那么若是他们投降了呢,若是他们被打败了呢,自己的部族又会遭遇怎么样的对待,恐惧与愤怒的情绪在他们的心中交加,矮人族丧心病狂的举动,让整个易魁洛充满了愤怒,议会很快便通过了出兵的命令,准备在末卡维聚集四十万的军队,率先进入暗夜人王国,为易魁洛给矮人帝国一个教训。

对此国内自然还有许多的人心怀忧虑,认为这么多的士兵离开本土,这会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但此刻显然没有人能够顾得了这么多,尤其是对于人族而言,若是对于矮人族的这种做法,没有半点回应的话,他们还怎么跟自己的相亲们交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