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仙侠小说>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三十七章 所谓的学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七章 所谓的学术(2 / 2)

最大可能性,是他发现了生命价值某种最大的可能性,他想去试试,亲自实践。走得如此绝决,没给学生一句告别,没给妻子一个理由,日本妻子到来时,他留下一枝钢笔,算是对世间学术的告别。

那么,他实践出成果了吗?佛教界给他的成就以很高的评价,对此,我不知其所指。以其严谨的戒行和不倦的弘法热情,证明了他庄严的实践态度。其临终前,手书四字“悲欣交集”,说明了什么?至少说明了,他是有所得并有收获的。也就是说,他通过自己的实践证明,是有用的。

真正的学术,不是证明一理论是否科学,而是要实践其是否有用。

反观周易,我对其的学习和实践,证明其预测功能超过了普通随机概率,这也算是有用。但为什么不是那么准确呢?

在基础理论上,中国古代率先产生了实践的思想。也就是说,首先把人的价值,提高到与天地相同的地步。周灭商后,中原文化就把鬼神崇拜改为了祖先崇拜,也就是说,主要崇拜人的实践历史。反映在周易古卜筮法上,天地人三才是并列的。天代表神灵或命运,地代表环境或条件,人是改变命运的主动者。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是指顺应。道是不可知的,但可以模仿,这也是法。所以,中国文字是象形的,周易卦象是模拟的。

正因为人的实践的巨大的作用,所以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从而影响天命。要说我算不精确,是因为天命难测,也是因为道可道非常道。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得出宿命论的结论,因为人是可以改变命运的。正因为可以改变,所以,无法精确算准,正因为天命不可违,则可模拟出趋势。

现代科学建立在数学之上,易经自河图洛书后,也利用了数学的模型。但数学也只是在对世界的模拟,而不是精确描述。比如,你在写1+1时,世界上有两个相同的1吗?1是从现象中抽象出来的。况且,数学到了一定程度,不也类似于哲学吗?

你认为刚体力学或流体力学谁更接近现实的普遍状况,这还是在宏观上说,要是在微观上说,是热力学还是核物理学的描述更符合普遍状况呢?

也许,科学需要在逻辑上自洽并与现实相符,那么,如果逻辑自洽与现实发生矛盾呢?

要么尊重现实,要么否定逻辑?不对,这只能说明科学的局限性。既然科学在范围和方式上有局限性,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否定“不科学”呢。

从最大尺度来说,宇宙是混沌的;从最小尺度来说,量子世界也是混沌的。但不是不可知的,因为它是可以模拟的。模拟的工具也许会在科学中产生,也许像太极图那样,如阴阳鱼似的旋转,都是有可能的。

在量子世界中,速度与位置的测定不可兼得,在周易的预测中,趋势和精确需要取舍。

构成每个人的命运,除了与天道运行有关,与地道环境有关,还与每个人的行为有关,而每个人的行为却是最难预测的,因为行为由心控制,人心难测,故周易只算趋势,往往牺牲了精确。

从认识论角度说,包括科学理论、学术观点,都是现实世界在人脑的产物,你脑中有个模拟的世界,而不是一个数字的世界。

但,数字是没有用的吗?错。周易的算卦,用五十五根蓍草,先一根置顶,象征天命难测,而其余之分,皆在人心。但为什么是五十五要呢?而不是五十六或三十七根?数量的规定性是精确的吗?我不知道。利用时间表起卦,也利用了大量的数学运算,这种运算与模拟命运有什么关联吗?我也不知道。卦辞中,断语中,大量关于数字的预测,根据何来?我也不知道。

但是,我知道,宇宙中肯定有某些节点有其数学的规定性,这才是个大学问。

所以,我们认识一个学术是否有价值,不在于其中否“科学”,而在于其是否有用。可供重复利用的、被多次实践证实的(至少证实正确次数多于数学平均概率),都是有价值的。

有用的东西不一定可以从逻辑上加以自洽,因为没找到联系的方式。比如,范进中兴疯了,胡屠户一巴掌打醒,并不能证明,疯子可以用打巴掌来治疗,联系两者的是他们的心理位置,巴掌只是个媒介。

你也许认为周易只是个媒介,但只要它有用,就不妨一试,不妨一学。但也绝不允许有点效果就夸夸其谈,犯了许多学术家的毛病。

这是对的,不说过头话。就像你对然然,只要她没有说爱你,你就不要以为是在谈恋爱。

以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