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山东的盛庸率领三万人正杀向北平,看样子是想要解救王通的军队。”
邱福这个时候走了进来,通报了山东的情况,“还有山东布政铁铉,现在正在召集李景隆的残部,如果让他如愿以偿,恐怕又会拉起一只几十万人的队伍。”
“盛庸?铁铉?那都是那个小子说过的人,看样子不好对付,倒是之前的平安,虽然能征善战,但是却有些贪生怕死,轻而易举的就投了降。”朱棣咋了咋舌,之前他回援北平的时候,经过密云遭遇了密云指挥使平安的阻击,但是怎么可能是朵颜三卫的对手,那平安坚持了一天不到,就选择了投降。
如果不是因为现在是用人之际,朱棣可不会重用这等降将。
不过现在就有一个检验他的好机会,朱棣又怎么可能错过这个机会呢。
“邱福,你带着平安一起,率领两万人马到河间府去阻击盛庸,不要给平安放太多劝,考验一下他是否真心归降。”朱棣下令道。
“是,微臣这就去办。”
邱福领命而去,这个年近花甲的老头子这一路跟随朱棣南征北战,次次冲锋陷阵都在前面,给朱棣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朱棣对他是非常的信任,也十分庆幸当年胡烨替他保下了这个大将军。
直到这一刻,朱棣才明白当初胡烨为了救邱福而所的话,“我要送你一个大将军。”
“今天是什么日子了?”
带到邱福离开,朱棣才问道。
“回殿下,今日乃是腊月二十。”张辅回答道。
“二十了么?围困王通已经一个月了,想必他们粮草已绝。”朱棣的眉头皱了皱,然后用手指敲打着桌面,“来人啊,用热气球给山上的军队空投补给,酒肉不能少,不能让他们饿死了。”
“殿下,等他们饥饿难耐之际,我们再冲上去收拾他们不是更好?为何要给他们空投补给?岂不是养虎为患?”朱能四个二愣子,就知道打打杀杀,早前朱高煦说要率军攻上山去,他就是最大的支持者。
现在眼见山上的士兵就要饿得不行了,为何还要给他们粮食?
“父王!他们围困我们北平城的时候,可没有想过我们的感受!”朱高煦一听,情绪比朱能还要激烈。
“我问你们,我现在手上有多少人?”朱棣并没有动怒,反倒是问了一个问题。
“加上从宁王那里借来的人马,总共有八万人,再加上成立的几千老弱残兵,堪堪有九万吧。”柳升回答道。
“那你们可知朝廷有多少人?”驻地又问。
朱能和柳升想了想,然后摇了摇头,表示这个他们根本就算不过来。
“我给你们算一笔账。”朱棣喃喃的说道,“就算我们将王通的这三万人马全歼了,之前逃散的士兵也还有三十多万,就算铁铉只能召集一半,也还有将近二十万,在机上他山东的部众,少说也有三十万之中。”
“也就是说,即便是我们击溃了李景隆的进攻,也即将面临铁铉和盛庸率领的三十万大军。那铁铉和盛庸可不是李景隆那种草包可比的,就凭我们城里的这点人马,守住北平没有问题,但是想要打出北平,难度不小,那你们说说,那里有三万人马摆在面前,我要不要去收了?”朱棣问到。
“而且这还只是山东一地的人马,还有朝廷精锐的十六卫,还有全国各地的卫所军,你说我们这点人马够么?”
被朱棣一问,柳升和朱能不说话了,因为他们实在是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而是殿下,他们已经抵抗了一个月了,会心甘情愿的投降么?”柳升问道。
“这个问题你不用担心,他们大都是李景隆从南方带过来的士兵,已经在北平待了几个月了,思乡是难免的,只要让人送去南方的食物,奏响南方的旋律,难道还不怕四面楚歌?”朱棣嘿嘿一笑,如果是对付蒙古人,他会毫不犹豫的饿死他们,因为蒙古人就算全部一起上,也不会让他害怕。
但是他的敌人是皇帝,是一个正统的皇帝,全国上下都听他号令,他的人马加起来有好几百万,还能随时征兵入伍,这种敌人不好对付,他不能放弃任何一个能够壮大自己队伍的机会,更何况对面是有着他现有军队三分之一的人数,绝对是一只不可小视的力量。
直到他造反之后,他才明白为什么历史上的藩王造反,就没有成功过的,因为藩王和皇帝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就算是历史上的安史之乱,亦或是七王之乱,其规模都远远超过他,但是都没有成功。
从前他以为是那些造反的人无能,但是现在他才知道是因为实力的差距,所以他才接受了平安的投降,还想要收归了王通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