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言情小说>明末大权臣> 第三百零九章 世外高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零九章 世外高人(2 / 2)

“方师傅请讲。”

“王爷就要大祸临头了,却尚不自知,可悲!可叹!”

听了这话,多尔衮的身子微微往前一倾,很快就又重新站好,用反问的语气问道:“大祸临头?”

“古往今来,这权之一字最是诱人,为了一个权字,父子可以相残,兄弟可以反目。何况叔嫂?”

“太后隐忍王爷已久,时时事事都在布局谋划,虽然力弱却胜在持久,又是一番润物细无声的水魔功夫,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不知不觉之间已渐渐扳平了局面。接下来,必然是雷霆闪电般的致命一击。”

多尔衮虽然始终占据优势,但是这几年来他的优势越来越小,对于局面的掌控能力也越来越弱,连他自己都感觉到了。但要因此就说太后想要对自己动手了,多尔衮绝对不信。

“若是豫王还在的话,太后就只能继续隐忍继续等到机会,豫王死后,王爷的局面就已非常不利了。”

“英王虽然是王爷的嫡亲兄弟,但却……想必王爷比我更清楚。”

豫亲王多铎和英亲王阿济格是多尔衮最得力的手下,堪称左膀右臂。

多铎的死,不仅仅只是断了多尔衮的一条臂膀,同时还废了他的另外一条胳膊。

多铎死了,多尔衮就只能更多的依赖阿济格。而阿济格也吃准了这一点,变得更加贪权。有时候,多尔衮明明知道阿济格的很多要求其实非常过分,但却不得不答应下来。为的就是继续维持和阿济格之间的关系,免得让人看出他的外强中干。

阿济格早就在为自己打算了,而不是象以前那样忠心耿耿,关于这一点,多尔衮已经越来越明显的察觉到了。

“英王迟早会自立门户,眼下王爷还能压制得住太后吗?”方成子说道:“没有了强力外援,仅凭京城里的这点实力……须知那些人多是见风使舵的墙头草,一旦王爷露出丁点的颓势,必然会倒向太后,因为太后代表着皇帝!”

“自古以来,权臣和皇帝的争斗就是败多胜少,就是因为助力极少,一旦实力不够就是万劫不复的局面,而皇帝却可以长时间隐忍慢慢的找机会,这种例子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王爷最大的错误就是当初没有果断行雷霆之举,以至于才有了今日的隐患!”

方成子说的是当年用力顺治小皇帝那件事。

当初若是多尔衮狠下心来,不顾一切的自立为帝,哪有这么多的破事儿?

“当初……也是形势所迫,不得不做出让步……”

多尔衮之所以是摄政王而不是皇帝,不是因为他不想当皇帝,而是当皇帝的代价太大,大到了他难以承受的地步:当初皇太极死了之后,多尔衮要是强行称帝的话,大清国就会爆发一场难以想象的内讧!

“大势如洪,怎会因人而成因人而废,王爷就错在没有看清楚大势……”

要是早知道李闯会攻进北京城,要是早知道吴三桂会献出山海关,说不得多尔衮就真的自己做皇帝了,而不是在妥协的情况下弄出了顺治这个傀儡。凭着攻进关内定鼎天下的功劳,多尔衮足以压制代善、济尔哈朗等反对者,确立自己的绝对统治地位!

只可惜,时过境迁,就算是再怎么后悔也没有没有用了。

“既然太后敢于和王爷争,那就说明她已经完成了布局,只差最后的一击了。太后一直引而不发,并非是不想对王爷对手,而是找机会,找一个代价最小的机会罢了。”方成子说道:“这一击必然极其凶狠凌厉,而且绝对致命,王爷要小心了……”

方成子说的轻描淡写,多尔衮听的汗流浃背。

凡大奸大恶之徒必大智大勇之辈,能做大事成大事的人从来就有过人之处。多尔衮不是莽夫,更不是傻子,能够掌控局面这么多年,无论心智还是见识都是一时俊彦人物。听了方成子的这话之后,立刻就意识到了局面的凶险和紧迫。下意识的问了一句:“如何能够解开这个局面?还请方师傅指点!”

“指点不敢当,只是就事论事罢了。就眼下这个局面,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王爷已没得退了更不能退。若是铤而走险反而会和太后斗个两败俱伤便宜了别人,唯一的办法就是强大自身,让太后不敢动手。先把局面稳住,然后再徐徐图之……”

退一步是什么意思?

铤而走险又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做便宜了别人?

多尔衮是个聪明人,很快就领会了蕴含在这番话中的机要之处:“方师傅说的对,眼下也只能这么办了。”

“方外之人,本不应牵扯这些个正正当当的凡尘俗世,只是不忍看王爷英雄一世最终却落个淮阴侯的下场!”

大汉王朝之所以能够建立,淮阴侯韩信居功至伟,最终却死于吕后之手。

方成子把多尔衮比作韩信,那吕后是谁?

当天晚上多尔衮写了一封密信,派人连夜送往锦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