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言情小说>明末大权臣> 第四百三十章 找个媳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三十章 找个媳妇(1 / 2)

第四百三十章 找个媳妇

土地问题是每一个封建王朝的病根,土地兼并造成了百姓生存环境的恶化,而等级制度又放大了这种恶果,到了实在活不下去的时候就只能造反了。

大明王朝的覆灭,追究到根源上,不是因为李自成,更不是因为多尔衮,那只不过是外部诱因,真正的核心问题只有一个:土地兼并。

复隆皇帝竟然在暗地里下了这么细致的水磨功夫,真的出乎李吴山的预料。

真要是能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什么样的文治武功都等而下之,绝对有资格成为千古一帝。

李吴山很愿意在这个问题上再给他上一课:

“臣不会讲什么大道理,只能对万岁说说我自己的经历。”

“毋庸讳言,臣本出身微寒,原本就是大旗庄的一个小地主。名下有三处店铺,三处房产和两座作坊,这些东西从何而来?当然是土地!”

“臣在大旗庄的时候,实有上等田七百二十余亩,多半是上好的水浇地。另有此等的沙壤田八百余亩,还有开荒地四百多亩,总田产数在两千亩上下。”

“臣孤身一人,肯定无法耕种这么多的田地,于是就是佃给了庄子上的其他人,只管坐收地租!”

“万岁知道臣收多少地租么?”还不等皇帝发问,李吴山就主动给出了答案:“五成,臣不事庄稼不事劳作,每年就能拿走一半的收成。”

十指不沾泥的地主大老爷,什么事情都不做,却可以拿走一般的产出,这才是真正的暴利,简直就是吸血鬼。

“不,万岁错了,其实臣在大旗庄的名声非常好,素有李大善人之名,万岁知道这是因为什么吗?”

“因为我的地租已经算是非常少的了,旁的地方且不去说,仅在是沿河十三庄一带,普遍的地租就是六成五……”

六成五的地租,相当于直接拿走了田地出产量的三分之二,辛苦耕种的老百姓们可怎么活?

“六成五的地租高吗?真心高到了天上去,但这毕竟是在京畿一带,是天子脚下的首善之区。六成五的地租好歹还不至于饿死人,终究给百姓们留下了一条活路。臣听说在山陕一带,甚至有八成的地租!”

“只要稍微用些手段,佃户辛辛苦苦干一年,不仅一粒粮食都得不到,反而还会倒欠地租。那就只有借贷了……”

民间借贷,利息高的惊人,基本上都还不起,最后只能倾家荡产,或是卖儿卖女或是铤而走险,愈发加剧了社会动荡,一个又一个的造反者就这样出现了。

“臣坐拥两千亩田产,每个税季应缴的农赋不到二十石,加上杂税和替代役,折算成银钱也不过是一百二十几两银子,折合一百五十几缗钱,一年下来也就是三百吊而已。这确实微不足道,其实臣连一个铜板的赋税都没有缴过。”

名下有那么多的田地,却一文钱的税都不缴纳,在复隆皇帝看来这完全就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情。在李吴山看来,其实相当的简单:与官府勾结。

地方士绅和衙门里的人勾结在一起,用其他方式“报销”一部分衙门的开支,说白了就是行贿,总会有许许多多的法子免去税负……

如此一来,财富就落到了地主和官僚的手中,国家的税负收不上去,老百姓吃不上饭的局面就出现了。

财富并没有凭空蒸发,既没有落入百姓之手,也没有进入国家府库。老百姓越来越过不下去,国家也越来越穷,只是肥了士绅和官僚而已,就这么简单。

“臣所说的这些,不过是最基本的常态,还有很多五花八门的手法,想必万岁也听说过一些,比如把田产挂靠在士绅名下,将部分赋税缴纳给士绅而不是国家。或者干脆勾结官府隐匿田产,或者是故意把有产者作为奴籍,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李吴山说的这些,可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大道理,而是他的亲身体会,是在大旗庄十年的“经营之道”,显然更具说服力。

这一套古老的手法,李吴山已经算是比较“客气”的了,更多的则是敲骨吸髓压榨致死……

原来这煌煌大明的光辉表象之下,竟然隐藏着这么多见不得人的勾当。官逼民反烽烟处处,岂不是很正常的么?

“朕欲革除弊政,为我大明打造出一个人人保暖的太平盛世!”复隆皇帝显得有些激动了,站起身来说道:“利中曾言及土地田亩之事,却没有李侍讲说的这么通透。朕知此事干系重大,必然阻力重重,当时没有敢应他,其实心中早有此念头……”

真命天子九五至尊,就算是皇帝也有不敢做的事情,比如说这田地之事。

这事太大了,牵扯到士绅官僚和整个士大夫阶层,就算是皇帝也不敢轻易去做,而是非常小心的先和李吴山做一下沟通。

“统计人口,丈量田地之事,乃打造万世不拔雄伟基业的基础,朕早欲为之。”复隆皇帝说道:“如今北地克复,正好借此余威推行之……”

“毕竟兹事体大,这江南之地盘根错节,定会阻力重重,朕想着先在北地试行之,以观后效。”

北方经历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先是大顺又是大清,现在大明光复,以前的社会关系已经被基本打算,正可以大破大立,推行新政的阻力无疑会小很多。

更主要的是,北方是李吴山的实际控制范围,说难听一点就是他的地盘。李吴山李大帅的威望极高,各地的新晋官僚不是大旗军的人就是和大旗军很亲近的那一批人,李吴山的命令可以更好的执行下去。

之所以想要在北方先推行新政,除了以上这些好处之外,还有一个不方便说的原因:万一新政失败,黑锅就由他李吴山背负起来,而不会引发官僚地主阶层和朝廷之间的对抗。

“此为富国强兵之根本,臣愿为陛下做这颗探路的石子!”

推行新政的大反向基本已经定下来了,至于细节问题还需进一步商榷、筹划,李吴山正准备说一些军务上的事情,复隆皇帝就又把话题引向了别处:

“李侍讲啊,”没有使用忠勇公这个称呼,而是沿用了当年的旧称,复隆皇帝的心情似乎很不错:“你我君臣之间,已很久没有这么推心置腹的交谈过了,今日且不说那些恼人的国家大事……”

说到这里,复隆皇帝回头对贴身的太监说了一句:“朕有些饿了,想必李侍讲亦有同感,传膳吧,朕要与李侍讲边吃边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