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残酷些说,这样练出来的火铳兵,是成本极低的“消耗品”,用这种消耗品们组建起来的军队,其战斗力却是一流的。
当然,有两个前提:火炮不能少,必要的骑兵队,也是要有的。
李昉看着远处正在游弋的骑兵,又看着附近正在移动的大量“克虏伯”,莫名觉得身体里充满信心。
这些“克虏伯”是攻城利器,但分量重,在野战条件下移动起来速度慢,限制颇多。
但只要|“克虏伯”出现在身边,就能让人信心大增。
现在,伤亡惨重的周军困守长安,意图负隅顽抗,看样子不会轻易认输,所以,“克虏伯”要发威了。
他的视线,转到西面远处的长安城。
周国派出刺客,刺杀他父亲,虽然刺杀失败,但消息恐怕传不到长安,所以,城中的那些人,在决战惨败之后,必然寄希望于刺客得手,楚军后撤。
射进城内的劝降书,看来不会有什么回应,李昉对此并不寄予希望,他的希望,在于将士们的英勇善战。
以及“克虏伯”的巨大威力。
不过,攻城不能只有字面意义上的攻城,对于守军,必须“攻心”,如此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李昉收回视线,问随行将领:“俘虏们都释放了么?”
“殿下,俘虏全都释放了,包括伤员。”一名将领回答,“临走,每个人还能领一张蒸饼做朝食,蒸饼都是现热的。”
李昉又问:“我军将士这么多人,后勤做饭也不容易吧?还给这么多俘虏一人一张蒸饼,忙得过来?”
“殿下,后勤忙得过来,蒸饼都是提前做好的干粮,拿出来过水蒸一下就行了,忙得过来。”
“俘虏们的表现如何?对于我军释放他们回去。”
“大多是面无表情,或者是惊魂未定的模样。”说到这里,几名将领笑起来:“他们的魂魄都被火器打散了,如同断了腿的癞皮狗,已经蔫了。”
李昉再次看向长安城方向:“这些俘虏跑去城下,叫得开门么?”
“不知道,反正我军不靠近,至于城门开不开,让不让这些溃兵入城,那是长安守军的事情。”
李昕不再问,看着远方。
决战过后,大量周军投降,如何妥善处置这些俘虏,是个问题。
若分头安置,会摊薄楚军兵力,毕竟即便是看守这些缴了械的俘虏,也得花费不少人力。
而且,这么多俘虏每日伙食要有基本的保障,必然加重楚军的后勤负担。
若杀了,且不说杀俘不祥,就说此举对长安守军的刺激,不会小,所以没有必要。
所以,战前参谋部拟定了一个方案,那就是决战胜利之后,将投降、被俘的周兵,悉数释放,是为“攻心”。
这些被释放的俘虏,长安城如果不接纳,会导致城内守军觉得心寒,士气大跌。
若接纳了,惊弓之鸟入了城,会把在城外交战的经历,添油加醋的扩撒出去,使得更多的人知道楚军的“可怕之处”。
但楚军释放俘虏的举动,却能让溃兵和亲朋好友在害怕的同时,明白自己还有另外一条路可以走:投降可以保命,死战,真的就会死。
所以,周国一方让败兵们入城,同样会导致城内守军士气大跌。
这就是最直截了当的阳谋,就不知长安城里的那位执政,做出何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