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历史小说>乱世栋梁> 第二百五十二章 天明寺(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五十二章 天明寺(续)(1 / 2)

夜幕下,皋兰山北麓,山脚下各处有大量火光闪烁,并掺杂着呼喊声,将原本宁静的夜晚搅乱。

忽明忽暗的行辕里,许多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动静弄得心神不宁,纷纷跑出帐篷,四处张望。

不断响起的惊雷声,让他们意识到有不速之客袭击行辕。

其目标,必然是皇帝。

护卫行辕的御营各部兵马正在和不速之客交战,此起彼伏的惊雷,实际上是爆炸声,为某些兵器发威时发出的动静。

御营的作战能力是很强的,兵卒们个个都骁勇善战,还配备了新式兵器,扎营时就已经在外围布设了各类障碍以及防御工事,所以不太可能被不速之客攻进来。

可问题是皇帝并不在行辕中。

许多人下意识望向南面半山处方向:皇帝在半山腰的天明寺小住。

那里,依旧黑灯瞎火,似乎并未被山下的动静惊扰,依旧处于睡梦中。

这是怎么回事?

无数双眼睛看着半山腰,其中一双,属于阿史那庵逻。

此刻,他趁着四周有些混乱,带着随从逃跑,要跑出去,与其他人汇合。

突厥使团下榻营地,在行辕边上,并不在禁卫御营的“防御圈”内,所以他借着夜幕掩护出走,不会有问题。

但赶路之时,还是下意识望向半山坡上的天明寺,心中颇为欣喜:

我还头痛兵马过来后,怎么突击御营,结果你自己跑到山上去住,这真是天意啊!!!!

楚国的皇帝,来到金城后,不在城里住,却在郊外天明寺下榻,此举打乱了庵逻的计划。

但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却让事情变得容易起来:

只要己方进展顺利,一部分人先拖住山下御营主力,另一部分人突袭天明寺得手,那么....

想到这里,庵逻不由得握紧拳头。

他亲自跑来中原,就是要现场指挥一次“奇袭”。

只要这次奇袭干掉了楚国皇帝李笠,楚国极有可能会陷入内乱,那么,汗国就有机会重振声势,他的杀父之仇也能报了。

传入耳中的雷声,将庵逻的思绪扯回来,他看着四周的火光闪烁,以及雷声阵阵,意识到现在还只是开始。

事情成与不成,还得看接下来,运气如何。

但是,既然现在动静闹得这么大,说明他的运气真不错:计划中借道海西地区迂回入陇右的兵马,已经顺利抵达这里。

前方出现一道长长的拒马,庵逻带着人从拒马的一侧经过,以拒马遮挡自己的声影,避免被另一边远处正在行进的楚兵发现。

这道长长的拒马,如同长墙一般,隔住了左右两侧的视线,如此屏障,让庵罗想起了中原所称“祁连山脉”。

祁连山脉,走向是西北-东南,其山麓东面是中原所称河西地区,山麓西面,则是吐谷浑的地盘——海西地区。

所谓“海西”中的“海”,指的是“西海”这个大大的咸水湖。

突厥骑兵想要奇袭中原的陇右地区,干掉出巡至此的皇帝,正常来说要走河西地区。

但如此一来,行踪会很快暴露:从瓜州开始,沿途就有大量烽燧,将突厥骑兵的动向快速传到陇右。

庵逻深思熟虑,为自己的复仇之师设计了一条隐秘的行军路线:

骑兵经由汗国的附庸国于阗,翻越祁连山,进入海西地区,由西向东横穿吐谷浑国土。

然后从湟水河谷突然冲出来,直接冲进陇右地区(南侧),只要把握好好时机,就能偷袭成功。

借道吐谷浑,也许会走漏消息,但吐谷浑并未向楚国称臣,之前也和周国没什么联系,所以中原朝廷对吐谷浑的海西地区,“看得不清楚”。

而且,吐谷浑各部得知楚国天子抵达兰州,已经吓得西遁,即便碰到了长途奔袭的突厥兵马,也不可能恋战,更不可能向楚国通风报信。

这就是庵逻的谋划,以奇兵突击出巡陇右的楚国皇帝。

现在,这支奇兵已经发动进攻,整个计划里最难实现的步骤,已经实现了。

他听着外面的动静,听着行辕里的人声鼎沸,再次望向半山腰那依旧为黑夜笼罩的天明寺,咧嘴一笑:

你以为陇右是什么地方?多少人想弄死你,你却自己跑来送死!

。。。。。。

皋兰山上,从南麓陡壁爬上来的死士们,潜伏在草丛中,瞪大眼睛,看着眼前一片漆黑的树林。

北麓山脚下的动静,随着夜风飘来,飘入他们耳中。

山脚下闪烁的火光,将他们的瞳孔映亮。

虽然到处都是蚊子,叮得他们身上很痒,但没有人吭声,默默的蹲在草丛中。

这里算是山顶(群峰之一),而楚国皇帝下榻的天明寺,就在他们脚下(半山腰),虽然按照内应的说法,这一带的哨兵不多,但谨慎起见,还是不要弄出太大的动静。

只有带头的吴秋,时不时学鸟叫,发出信号,让接应者听到。

不一会,有鸟叫声在前面响起,两只鸟儿“对唱”了一会,忽然安静下来。

很快,一名僧人被人带了过来,吴秋定睛一看,果然是内应:天明寺的一名和尚,法号“法定”。

俗名“韩丙”。

韩丙和他有生死之交,后来因为家逢变故,在天明寺剃发为僧。

但实际上是突厥的眼线,当然,这是他后来才知道的。

“情况如何?”吴秋低声问,法定(韩丙)摇摇头:“我出来时,寺里一潭死水,现在就不知道了。”

“莫不是人跑了?”吴秋有些紧张,他冒着生命危险,带着好汉们从皋兰山南麓攀上陡壁,中途滚下去不少人,可不能白跑一趟。

“不可能,姓李的带着许多家眷,不点灯,不打火把,怎么走?”法定说完,看着半山腰处依旧黑灯瞎火(相对而言)的佛寺,把手一挥:

“跟我来,不能耽搁了。”

吴秋立刻招呼左右,跟着法定往树林里摸去。

天明寺的后面,有一个地道直通山顶,这地道是借助山上沟壑改造出来的(加盖、覆土),为要紧时刻逃命之用。

当然,这地道是个秘密,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而法定就是其一。

不一会,一行人来到树林里某处石壁,挪开遮盖物,进入一个石窟,然后进入其中地道。

为了避免出意外,只点了三根火把:队伍头尾各一根,队伍中间一根。

因为地道不宽,吴秋和手下排成长队,慢慢走着。

吴秋走在队伍前面,看着前方的黑洞洞,想着一会能否成事。

应该能成,山下那么大动静,说明突厥骑兵真的横穿海西,从湟水河谷冲出来,冲到这里,和楚国御营交战。

突厥人的计划,成功了一大半。

但突厥骑兵能攻破御营么?未必。

因为楚军装备着“火器”,其中,就有‘马轻侯’。

吴秋明白,血肉之躯在‘马轻侯’面前不堪一击,所以,想要干掉楚国皇帝,他和手下的机会更大。

于是,法定作为突厥人在陇右的眼线,兼吴秋的“老相识”,牵线搭桥,促成了一次“合作”。

但谁也没想到,楚国皇帝来到金城后,竟然在天明寺下榻,吴秋觉得自己要是错过了如此良机,真是对不起死在长安城外的兄弟们。

想着想着,吴秋呼吸有些急促。

他是金城人,家中颇有田地,又有不少部曲、庄客,所以是地方大户,成了长安朝廷拉拢的对象。

于是,吴秋成了府兵的“帅都督”,管着数百兵。

去年,长安之役,他的许多乡亲和部下,惨死在楚军的火器之下。

当时战场上血肉横飞,那恐怖的场景,吴秋永远也忘不了。

许多人已经被楚军的火器吓破胆,所以要当顺民,可他却要报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