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玄幻小说>海上升明帝> 第723章 通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23章 通牒(1 / 2)

吴三桂并没有入京朝贺。

他派了兄弟吴三辅带着他儿子吴应熊入京朝贡,献上良马百匹并黄金万两,吴三桂表书里说因尼堪等屡屡欲做鱼死网破,他率麾下死战拦截,故无法分身。

其实还是不肯入京,害怕被扣留。

到了这个时候,依然心存幻想,想要拥兵自重割据关陇。对此,朱以海并不在意,吴三桂的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都不过是螳臂挡车。

“吴应熊就留在京师,朕看年纪也不小了,朕的建宁公主贤淑,年纪也与之相彷,朕赐婚于他,招他为驸马都尉,就留在京师,也方便与吴三桂联络。”

总理处。

朱以海对吴三辅直言。

皇帝说的这位建宁公主,其实是鲁藩的一位宗氏女,朱以海的远房堂侄女,父母等都是死于当年清军破兖州之役,还被掳往关外,被厂卫在关外找到并救回,朱以海收养为公主。

吴三辅很恭敬的坐在那里,侄子吴应熊更是头都不敢抬。

皇帝的威严太强。

这可是几年时间就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中兴之主,就算是吴三桂也得畏惧臣服。

吴家祖上是徽州人,后迁居扬州,江南徽商,在吴三桂出生后,吴三桂的祖父带着全家迁居辽东,在中后所安家。

吴家不远千里迁居关外,是去做生意赚钱的,他家本就是徽商,从事贩马,借着明清之战,吴家在关外贩马生意做的很好,赚了很多钱。

有钱以后,吴家开始向仕途进军,吴三桂十年时,他父亲吴襄在家族的资助下考中了武举人,这里面当然也有银钱的功劳。

中了武举后,他在李成梁手下当差,发挥特长采购军马,因为慧眼识马,还有经商天赋,所以他采的马又好又便宜,深得辽东总兵李成梁的赞赏,官至千总。

在李成梁病逝后,明军四路进攻,发动萨尔浒大战,结果三路败亡一路溃败,昊襄随军出征,逃了回来,不仅逃回来,半路上还收拢了许多散路军马,因此举,还被论功升为副将。

吴襄发挥商人特长,在元配死后,立马攀附辽东将门,娶了世镇辽东的辽左世勋宿将之家的祖家祖大寿的妹妹做续弦。

当时的祖家久镇辽东,满门皆官,祖大寿是总兵,其弟大乐大成大弼,子侄泽远、泽沛、泽法、泽润等,官职上至总兵,中至副将参将,下至游击、千总,形成了一个辽东鼎盛将门。

祖家还通过联姻,与许多辽东的高级将领结成关系网。

后来祖大寿也娶了吴襄的妹妹,让两家关系更加紧密,正因此,从小在关外长大的吴三桂,条件很好。他祖父带他们迁居关外,经商贩马,攒下一笔很大的家业,有十处庄田,百余家丁,在当时的辽西,实力强劲。

吴襄本来希望吴三桂能够学文,将来考取科举,认为文官更有前途,但在关外长大的吴三桂打小学习骑射,却有大志,认为男儿当奋志云宵,他希望当一个武将,保家卫国,效力朝廷,而且认为武将更有出头之日。

吴襄也舍得下本,请名师教导。

所以吴三桂武艺超群,精通骑射,百步穿杨,十六岁时,便考上了武举人。吴三桂身材魁梧膂力超人,还长的很帅气美丰姿。他还继承了家族的天赋,能说会道善结交,他年纪轻轻就拜了镇守辽东的大太监高起潜为干爹。

高起潜可是有名的大太监,想当年洪承畴这样赫赫战功的督抚,就因得罪了高起潜,斩杀了高起潜门下的一个千总,结果高就处处为难洪承畴,后来洪承畴又是送礼又是赔罪,这才让高起潜放了他一马。

正是靠高起潜这个干爹,加上辽东将门祖氏,吴三桂十六岁中武举,到二十六岁时,便接替被关宁军在城上坐看孤身出城战死的金国凤,出任了宁远团练总兵这一要职。

都说儒门出将,父子元戎,其实都不过是因为特殊时期,吴家父子会钻营罢了。

当然,除了关系也还得有能力。

吴三桂既有勇也有谋,而且还很有孝名。

吴襄一次带兵外出侦察,被敌军包围,因敌众我寡,祖大寿都在城头选择见死不救。

眼看着吴襄要身首异处,吴三桂急了,他不顾军令,打开城门,只带了自己的二十名家丁杀出城去救父。

本以为这是送死。

可吴三桂一马当先,直冲敌阵,左右厮杀,硬生生的杀出一条血路,在付出鼻子被削一刀的代价后,硬是把父亲从万军之中救出,于是孤军救父,孝闻九边。吴三桂不仅名震九边,还因此上达天听,一举入了皇帝的眼帘,后来高起潜、洪承畴、祖大寿等的联手举荐下,他也才得以二十六岁成为总兵。

朱以海也承认吴三桂很有本事,但这人太油滑,松锦大战、山海关大战,两次大战,吴三桂的表现都看的出来这人的本质,吴家虽然迁去辽东时间不长,但行事作风地道的辽东军头做风,还加上了几分商人本色。

这种人做事太重于利益得失,没有什么坚定信念,总想着地盘、人马,想着本钱,收益。

一看风向不对,立马就跑,松锦之战时如此,做为八总兵之一,结果跑起来一点不落人后。

李自成北上,崇祯急召他带兵勤王,吴三桂却还非要带上所有宁锦家卷,一路慢腾腾的行军,还边走边讨要饷银等等。得到崇祯加封为平西伯的爵位旨意,仍然故意磨蹭,导致闯军攻陷北京。

在北京攻陷后,他先是接受李自成招抚,可在一番观望后,又迅速转投清军。说是冲冠一怒为红颜,说是为父为君报仇,其实都不过是利益的算计罢了。

山海关大战,多尔衮故意在后面坐山观虎斗,吴三桂被迫跟闯军血战,眼看伤亡不断,本钱不保,吴三桂急的几次不顾安全穿越战场跑去请求多尔衮出兵战斗,甚至不惜磕头跪求。

吴三桂最终的降清,其实跟许多辽东将领的降清一样,基本上是必然的,满清向来厚待归附者,尤其是对辽东将领,而顺帝李自成他们虽夺取北京,但他们是农民军,本就被吴三桂等瞧不起,二来他们入京后的那些表现,也更加让吴三桂认定他们成不了事,所以他在北京城破前故意磨蹭,在城破后的左右摇摆,其实都只是在权衡利弊,计算得失罢了,都只是为了保全手上的兵权,以做为政治资本。

只是山海关一战,他还是被多尔衮算计,导致伤亡不小元气大伤。而之后清军入关后,两路南征,几乎是势如破竹的攻灭李自成和南京弘光政权,也让吴三桂只得乖乖顺从。

在朱以海刚起兵之初,其实吴三桂心里还是很高兴的,不是高兴故国崛起,也不是感念旧主之恩,完全只是觉得若是明朝能够在江南站稳脚,那么他这样的贰臣降将,其实就更有生存空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