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历史小说>抗清> 第100章 清廷气数尽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0章 清廷气数尽了(2 / 2)

这四部清军兵力最多的是董学礼,约两万人左右。

高守贵、牛万程、张所蕴三部都不足万人。

其余清军多的五千,少的三四千。

也就是封锁西山的清军各部总兵力七万余。

此外就是总督、巡抚直辖的督标、抚标,以及地方守备兵,不足三万之数。

陕西、四川方面不计。

“荆州看似危险,实则再安全不过。”

这个结论是王五深思熟虑的结果。

因为清廷看似拥有整个中国,光绿营兵就有六十万,实际能够用在荆州的兵马却是有限的很,且只能从西山包围圈调兵。

而整个湖广(湖北、湖南)两省驻防清军加上援剿的外省兵也不过十万出头,又不能解围西山,因此王五认为清廷能够调来荆州的兵力最多三五万人。

且还包括康亲王杰书率领的六千八旗兵。

这个兵力用于攻打有五万人坚守的荆州城,实际一点优势也不占。

而战事只要拖下去,对西山根据地肯定会产生积极影响,也会对昆明的吴三桂产生影响。

这就是王五所说的“以待大变”。

当下将张尚书前往昆明劝说吴三桂反正一事说出,虽然不能寄希望于张尚书劝说成功,但至少能让诸将觉得有个希望。

果然,闻听张尚书前往昆明劝说吴三桂举兵,诸将果然信心大增。

正议论时,有个声音冒了出来:“就算吴三桂不反,我看鞑子气数也要尽,诸位可记得当年的八王围大同?”

说话的是一直没吭声的道台金冠三。

“八王围大同?”

王五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不禁好奇指的是什么。

“当年姜瓖在大同反清后,摄政王多尔衮调集重兵前往围剿,能叫得上号的名王都去了,总共八位”

金道台扳着手指头告诉众人“八王”指的是英亲王阿济格、敬谨亲王尼堪、端重亲王博洛、和硕亲王满达海、多罗郡王瓦克达、承泽郡王硕塞,以及多尔衮这个摄政王。

马昌元数下了:“这才七个啊?”

“对,这七个都是满王,还有一个汉王,就是平西王吴三桂。”

其实金道台还是算错了,应该是“九王”才对。

因为还有一个鞑子亲王在姜瓖造反后,慌忙带兵北归。

这个就是郑亲王济尔哈朗。

“当年打大同,鞑子出动了这么多名王?”

王五有些惊讶,金冠三说的这八个人随便哪一个都是威名赫赫,独当一面的大人物,没想到小小的大同竟然让这八位同时到场,看来姜瓖厉害的很。

姜瓖的确厉害。

因为其指挥的大同保卫战不仅让清廷名王尽出,且八旗尽出。

大同一战,是八旗继松山之战后全员出动的唯一一次大战。

多尔衮先后调动满洲正白旗25牛录、镶白旗15牛录、正红旗25牛录、镶红旗26牛录、镶黄旗15牛录,约32000余真满洲参战。

蒙古正红旗、正黄旗约15000人,汉军八旗40000人。

总共大约有九万八旗兵参加了大同之战,而当时八旗总兵力也就十万左右,可以说是举国出动,也是多尔衮当时能拿出的全部家当。

“八王尽出,八旗尽出,方才攻下大同今日局面,清廷何来八王,又何来八旗可用?”

金道台说话间跟变了个人似的,满脸潮红的走到王五跟前,重重一拜:“只要将军能守住荆州,清廷气数必尽,将军实乃再造中国第一人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