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内,往来于宿迁和扬州的探马络绎不绝,傅综龙在扬州集结兵力、对刘国能的“请援”视而不见,但并不代表他不关注宿迁的战事,撒出大量探马往宿迁方向四处查探,以求最快的速度收到最新的战报。
扬州城内的每个人都很清楚,刘国能所部与大熙军王国宁部的这场战斗乃是残明和大熙的第一场硬仗,甚至说是决战都不为过,直接决定了残明未来的命运,残明手中还能剩下多少筹码,从这一仗中就能一窥究竟,傅宗龙自然也不例外。
傅宗龙也是打老了仗的督帅,自然不会幻想着刘国能部能够击败大熙军,刘国能败局已定,但战败和惨败也有天大的差别,有条件的投诚和无条件的投降,同样也有天大的区别。
但这一仗的发展还是大大超乎了傅宗龙的预料,大熙军的兵马赶至宿迁,战斗时间不过一个多时辰,刘国能便领军投降了。
傅宗龙之前一直认为刘国能就算打不过大熙也会领军退往江南,他并非走投无路,还可以拿南京城、小皇帝和文武百官,还有从江南官绅那里抄掠的无数金银充作筹码,在大熙那里讨一个好位置,傅宗龙领军守在这残破的扬州,到时候能抢先一步断了刘国能的妄想,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但他万万没想到刘国能竟然会直接投降!
傅宗龙对刘国能多少有些了解,知道他是个比泥鳅还滑头的军头,他从流寇奋斗成官军、从官军奋斗成国公,又怎会轻易的放弃手里安生立命的兵马和荣华富贵?他这般反常的行为,只能说明宿迁一战,大熙军以碾压之势,彻底打垮了他所有的抵抗意志。
宿迁之战的战报很快就送到了傅宗龙手里,是正在宿迁驻扎的王国宁亲自差人送来的,大熙军中有专门的军史记录官,战后所部主帅、总参谋、总教导都要书写战报,再分别上报,最后汇总审定。
王国宁将它们统统誊抄了一遍,又挑了几个刘国能所部的将领和兵卒,一起送来了扬州,战报内容极为详尽,又有当事人的应证,王国宁这种行为意欲何为,傅宗龙自然不会不清楚。
但傅宗龙却没有给王国宁满意的答复,送走了王国宁的使节,便领着扬州的一众官吏将官来到西门外的坟山墓园中洒扫祭拜。
这座坟山墓园便建在原来的山林大寨之中,之前扬州之战中牺牲的军民将士,能回本乡厚葬的,便送回本乡,不能回乡的,小皇帝便专门下旨派官在这山林大寨的原址之中建造一座坟山墓园用以安葬英灵,如今尚未建造完成,谥号“忠靖”的孙传庭也安葬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