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历史小说>刀尖上的大唐> 第3章 李三郎的西巡(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章 李三郎的西巡(三)(1 / 2)

李枢密似乎是被老屠子成功带偏了方向,也跟着感怀道:“国朝这三座受降城立得好。连成一线,屯驻重兵,作为河外的屏障。向东与云中、山北相接,向西,又与河西、安西、北庭相呼应。”

说着,李老三张开双臂,好像在摆一个什么姿势,抱住了乾坤一般,道:“这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体系。以这些城堡为依托,平时囤积军队、粮谷。无事则罢,有事就打出去,一定要打出去。”

说着大手一挥,似乎扫除了什么障碍,真的很有气魄。

对于这些事体,郑守义就不专长了。如今他是振武军节度留后,名义上,整个草原都是他的地盘,听李老三说到收拾草原的方略,就忍不住凑趣问道:“从前不是这么干么?”

李枢密道:“嗯,经营草原,中国大概有两个阶段。最初是汉朝,当时是修长城。”手往北指,仿佛要越过远山,道,“大概还要往北,在阴山以北。

汉长城将整个漠南都包进来了,向西直接修到了居延海,然后继续向西,将整个河西走廊都护住了。

向东则是整个辽东都在里头。”

郑守义想想,主要是联想起当初在李老三那里见过的那张大地图,从辽东到西域,感叹道:“这得有几万里长吧?”

李老三说:“万里长城万里长,东西两万里估计得有。”

郑大帅啧啧称奇,道:“两万多里呀,得花多少钱?”

李枢密笑道:“许是花钱太多,大唐就不修了。

这就是第二个阶段。从太宗朝开始,国朝在边地要隘屯兵,时刻关注草原动向,尽量不要使一部做大,有苗头就给他灭了。”

郑守义颇有感触地点点头。“嗯,谁冒头打谁,听小刘说过。”

李枢密抬手向北方挥舞,道:“牧民逐水草而居,设州县管辖是不可能地。又不可置之不理。一旦出了雄主,东西几万里,守是守不住地。

所以,必须要干预,要主动干预。

要干预,就要有兵。可是草原虽然辽阔,但是产出有限,地广人稀,驻兵多了养不起,驻兵少了没有用,这个平衡手可是个技术活。即需要边关大将用心,更需要中央支持。

既要有管理草原的决心,不能嫌烦嫌苦嫌累,还得有实力。”

说到实力,李枢密突然就有些自豪,道:“实力的关键在两点。其一要有强兵,其二马要多。昔年陈汤有个说法,叫做一汉当五胡。其实国朝甲士也是不遑多让。”

说到这个,郑守义就想起了安边城的那个夜晚。有他,有李三,还有郑大与李大。那也是二十年前的旧事喽。

……只是后来马少了,进草原不易,抢一回所得远不如在塞内杀自己人好处多。哼,也是上天保佑,回鹘崽子一直不成器,自己还给崩了。

如今草原一盘散沙,咱还有机会。若是手慢了,哪天草原再出一雄主,那才够咱难受呢。”

李老三再次回眸,昂着脑袋,定定地看着郑老二,无比自豪地说:“实话告诉你,为什么我总盯着契丹不放?哼,若非当初我军误打误撞断了秃头们的发展,你想想,就以这帮孙子的能耐,现在辽东是什么光景。

当初,鲜卑人就是崛起于辽东,向西一统大漠,建立了北魏……

闻得此言,郑守义明明是第一次听李老三说,可是总觉着这话在哪里听过,但是他就愣是想不起来,甚事苦恼。

李老三也不管他苦思,再次目光望向远方:“我军从安边时就对养马十分重视。二郎,你在振武军,牧监这块你要大力支持。修复中城后,我拟再设一个马场,为将来的西征做准备。”

边说边用手向西遥遥一指,道:“那边,一定要拿下来。阿保机跑去了西域,先让他折腾着,早晚还得收拾他。”

这是李老三第一次明确提西征,郑守义把杂念抛开,打起十二分精神,不着痕迹地继续打岔,道:“三郎,我印象你是对这河西、安西之地念念不忘,真有这么好么?

据我所知,那边是一路黄沙戈壁。

据说陇右这边最盛时也就一二百万人口,可知其恶劣,能有什么油水。”

李枢密歪了郑老二一眼,满脸不屑,比起一根手指,在老黑眼前晃了一晃,说道:“第一,这所谓一二百万人口,只是编户齐民的汉儿和归化胡儿,并非全部人口。”

又多比出一根指头,晃一晃,道:“第二,你只见这里人少,可知陇右道这点人口,每年的赋税可是不比关内少多少。按天宝年间旧档,陇右一年赋税,在全国十道,排在前列,我忘了是第三还是第四。

你要知道,河北道、关内道虽然看起来钱多,可是人口是陇右的数倍或十倍。

哼哼,你怕不是知,开元天宝时,每年从陇右道上过往的财货,仅丝绸一项,估计不下一千万匹,一千万匹,一千万匹!

天下富庶,无如陇右者。

开元、天宝年间,边军一共五十万,安西、北庭、河西、陇右四大节度使,就占了十五到二十万。虽然中央承担了部分军费,但是,本地如果不能支应相当一部分,怎么可能?

你再想想,从太宗皇帝到玄宗皇帝,朝廷在西边打了上百年,傻么?

没好处,谁肯?”

这话郑大帅感觉很有道理。

大唐的将军可都是很明事理的,没好处的事那绝对不干。

闻得此言,跟在后头的宋瑶有点忍不住想说两句,被提前预判了他的老屠子两眼一瞪,只好把脖子缩了。

李枢密却道:“宋帅,你在此多年,对河西之事有何见教?”

这问到头上了,不说话是不行地。

瞅瞅老黑,宋瑶一咬牙道:“一盘散沙。”

“说说。”看宋瑶眼睛总在瞥老黑,李枢密面露不悦道,“你老看他干嘛?”回身对郑老二道,“怎么,有什么事瞒我?”

老屠子连忙摆手,道:“没没没,没有。”心中感慨,这李老三真是今非昔比了。

宋瑶连眨双眼,小心措辞,道:“灵灵州韩逊,地狭民寡,兵不过一二万,全全靠灵州坚城自保。

归义军暗弱,只存沙、瓜二州之地,甲甲兵亦怕不只有数千?且内部并非一心,近近年屡为回鹘所欺。

那那……回鹘崽子,盘踞甘州,筑筑删丹城,貌似兵强,其其实是个屁。彼辈欺负归义军,全凭人多。耗耗得归义军难过。几次交手,还还是回鹘崽子吃亏。

再再往西有回鹘盘踞高昌一带,数数年前,才被契丹狠狠……捶了一回。”

李枢密道:“照你这么说,胜之不难喽。”

“也也不是。”宋瑶眼角瞥见老黑面色不善,忙说,“有有两难。”

“请讲。”

宋将军道:“其一,转转运不易。若从灵州一路打打过去,灵州就不好打。若从北面走,走草原,到居延海千里,行军、转输不易。一旦战事不利,顿顿兵删丹城下,十十分危险。

其其次,若不拿下灵州,便是取取了甘、凉也也是飞地,难于治理。”

见这老小子说话还比较靠谱,没敢胡乱鼓动,郑守义面色舒展。

李枢密似乎也很满意,道:“我素闻宋帅有拓边之心,我很欣慰。

其实,我恨不能今日就能恢复陇右。奈何,力有不逮。宋帅在天德军,还望自勉,多多了解河西、安西人情地理。来日大军西征,必有宋帅建功立业之机。恢复陇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宋帅不可懈怠呀。”

“正是正是。”老屠子看李老三有此结论,心下大定,连忙帮腔。暗自得意自己又押对了,这老小子果然坏得很,原来是跑过来给宋瑶画大饼呢。

却听李枢密攀着土墙,向西边望望,向东南看看,忽朗声唱道: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郑二听着有点懵逼,这是西城好吧,怎么还有汉阳游?

李老三去过汉阳么?

汉阳在哪里?

还骑他么黄鹤?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