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僧为何走的如此匆忙。”
“就是就是,师祖多留几日过了年再走。”
掐指一算,已至年根,也就不再坚持,在玉华王府中过了个年,初六时才离开。
走了六七日,远见一座城池,城上有杆无旗不知道是什么地方,至关东厢便见两边茶坊酒肆喧哗,米市油坊热闹,几个往日里无事闲游的浪子,见了四人也战战兢兢不敢凑到前,只因二年间有妖怪往城里躲难,着实把他们揍了一顿。
又走了几个巷口,忽见一座山门,门上有‘慈云寺’三个字,四人即时登门。
寺中人烟嚷嚷络绎不绝,香火鼎盛,四人观看时,廊下走来一个和尚,作礼道:“老师何来?”
唐三藏回道:“中华唐朝来者。”
这和尚闻言双眸瞪圆吃了一惊,慌忙拜倒,被唐三藏扶起问道:“回礼也不用跪拜吧。”
和尚讪讪道:“我等看经念佛,都指望修到中华地托生,老师如今从唐朝而来,想必是渡我们来了。”
唐三藏摇摇头道:“也算吧。”
引师徒入大雄殿,方丈与一众僧人纷纷来迎,可见他们如何崇拜中华大地。
方丈年老佝偻,哆哆嗦嗦双手合十道:“二年前有大劫,这方来了几个妖魔,不曾做伤天害理的事情,反而护持我等,人人都说我慈云寺得了佛祖庇佑。我看高僧丰采衣冠,想必中华大唐不曾有这等灾难吧,真是个好地方。”
唐三藏回道:“各地均有灾难,都有仙佛庇佑,是我等福分。”
“那就好,那就好。”
寒暄一阵,方丈年迈支撑不住便会厢房躺着,请唐三藏师徒去偏殿用斋。
斋至将完时,一和尚道:“今日乃正月十三,到晚就试灯,后日十五上元,直至十八九,方才谢灯。我这里人家好事,彻夜笙箫,还有个金灯桥,乃上古传留,至今丰盛。老爷们宽住数日,我荒山颇管待得起。”
唐三藏也一并应下,当晚只听得佛殿上钟鼓喧天,乃是街坊众信人等,送灯来献佛,方丈特地来请他们师徒看了灯,然后各自归寝。
次日吃了斋饭,众僧邀请到后园耍耍,到夜晚又去殿上看灯,之后稍作游戏。
到了十五这天,唐三藏忽然说道:“弟子原有扫塔之愿,趁今日上元佳节,请方丈开了塔门,让弟子了此愿心。”
众僧遂开了门,唐三藏与几位徒弟一起扫塔,一层一层扫上塔顶,此时天已晚,站在这里看俯瞰整座寺庙,还能远眺城中万家灯火。
“若有妖怪,今夜就该来了。”
只是等了半晌也不见异样,却把来喊他们的小和尚等到了。
“老师父,老师父,今晚正节,诸位师兄想请你们去城里看灯。”
难道妖怪进城了?
唐三藏欣然答应,与众僧一块进城。
城中远比城外热闹,大大小小的人举着花灯,孩童们在等下追逐玩闹,乱烘烘的无数人烟,有那跳舞的,髦跷的,装鬼的,骑象的,东一攒,西一簇,看之不尽。
踏上金灯桥,见有三盏缸来大的金灯,上照着玲珑剔透的两层楼阁,都是细金丝儿编成,内托着琉璃薄片,其光幌月,其油喷香。
唐三藏嗅了一鼻,颇有陶醉,却是想起那个偷吃香花宝烛的女妖精,这么香的油她也很喜欢吧。
旁边一僧人见状解释道:“此油不是寻常之油,乃是酥合香油。这油每一两值价银二两,每一斤值三十二两银子。三盏灯,每缸有五百斤,三缸共一千五百斤,共该银四万八千两。还有杂项缴缠使用,将有五万余两,只点得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