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历史小说>盛唐风流> 第五百二十一章伏牛川之战(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二十一章伏牛川之战(六)(1 / 2)

李贺生性便有些骄狂,加之身居微妙之高位,为防上忌,索性便以极度骄狂之面目示人,久而久之之下,便真的有些子不太容得下人,哪怕是拓跋山野这个深得李显宠信的副手,李贺也不怎么放在眼中,平日里碍于同袍的情面,倒也不致于给拓跋山野脸色看,可在这等危机丛生的时刻,李贺却是百般不愿被拓跋山野左右了自个儿的思路,没当场翻脸便已算是好的了,又怎会给其好脸色看。

“大将军,请恕末将直言,贼子如此处心居虑,其目标恐不止是我河湟军一部,还请大将军详查。”事关紧急,尽管李贺颇为不悦,可拓跋山野却还是不得不开口进言道。

“嗯?”

李贺能被李显所看重,自然不是有勇无谋之辈,这一听拓跋山野如此说法,登时便是一个激灵,隐隐想起了先前战事的蹊跷之所在,脸色不由地一变,可也没多说些甚子,只是轻吭了一声,一摆手,将拓跋山野让到了一旁。

“大将军明鉴,末将以为吐蕃贼子此番设伏所图甚大,今露面之敌恐不过十之一二,余者怕是早已围兜在我军周边,之所以不即刻一拥而上,该是为了钓殿下率大军前来驰援,此乃围点打援之计也,若不早做图谋,不止我部,便是援军恐也有危难之虞。”

拓跋山野心情显然极之焦急,方才走到无人处,不待李贺发问,他已是紧赶着将心中对战情的预判一一道了出来。

“何以见得?”

李贺心里头其实已是同意了拓跋山野的分析,可为了慎重计,却并没有表现出来,而是不动声色地吭了一声道。

“大将军,贼子若是意图在我部,自不会放任我部前去劫了其之大营,该当不舍穷追才是,再不然,也该一把火烧了大营,又何必留下军资于我部,此必是诱我深入之谋算,末将若是料得不差的话,我部一路西去必然畅通无阻,可一旦要想转向,则必遭敌大军围击,此间利害关系还请大将军明察。”

这一见话都已说了如此之明了,可李贺兀自没个决断,拓跋山野不禁有些子来了气,却又不敢发作,只能是强自压住心头的烦躁之意,语气诚恳地分析道。

“嗯。”

李贺还是没甚表示,轻吭了一声之后,便即弯下了腰,随手拿起块尖细的小石头,在空地上画将起来,不数息,一副周边地形图便已粗具雏形。

“伏牛川?”

李贺画完了地形图之后,依旧不曾直起身子,拿着石块在地图上画出了一道西去的路线,一路延伸着,很快便指到了险要之处,神情微微一凛,话语不由自主地便脱口而出了。

“大将军,此地乃伏俟城之屏障,虽不甚险,却是钦陵老儿经营日久之地,说是易守难攻也不为过,若是我军能攻而克之的话,倒是可以乘虚进占伏俟城,然,贼子既图谋如此,此地必伏有重兵,一旦我部陷于川中,必成瓮中之鳖矣,殿下若是不救,则敌大可全歼我部,殿下若是发兵来救,则必中敌伏,实不可不慎。”

拓跋山野敢进言李贺,自然是通盘考虑过了的,对于伏牛川的地形地势,早已是熟稔在心,此际分析起来,自是头头是道。

“拓跋将军所言有理,某也觉得当是如此,今贼既设伏如此,当如何破之为妥?”

拓跋山野的分析极其到位,李贺本就有此考虑,自是不会有甚反对之意见,这便点了点头,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但并未作出个决断,而是将问题抛给了拓跋山野。

“大将军,贼子既如此算计,那么我部在抵达伏牛川之前当不会受到攻击,此乃我部可资利用之破绽所在,似可虚攻伏牛川,实则寻机跳出包围圈,若如此,或可脱得大劫。”

李贺这个问题可不是那么好答的,尽管拓跋山野心里头已是有了准主意,可在回答之际,还是不敢将话说得太死,只是以商榷的口吻应答道。

“唔……”李贺沉吟了片刻,嘴唇嚅动了几下,似欲作出决断,可到了底儿却是没说出来,只是用力地甩了下头道:“不急,某心中有数了,待得审过了俘虏再做定议不迟。”

“诺!”

左右该说的话都已是说过了,拓跋山野尽自心忧,却也无可奈何,只能是无奈地躬身应了诺,默默无言地退到了一旁,脸色虽平静,可眼神里却满是掩饰不住的忧虑之色……

中秋将近,天已是微有些凉意了,尽管尚不到该着皮裘的时节,可身着一件单衣却是有些子冻得慌,然则俯身在大幅沙盘前的李显却是浑身热气蒸腾,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子,一双眼里宛若有火在喷一般,不消说,全都是急出来的,这也不奇怪,李显的心头肉——河湟军与后方失去联络已有两日的时间了,而今生死兀自未定,这叫李显又如何能不急的。

急是自然之事,李显恨不得即刻率部杀进吐谷浑去,只可惜他不能,不单是因战事的准备尚未停当,更因着没有朝堂的诏令,李显压根儿就无法发起大规模的战争行动,而此二者又不是一时半会能搞得定的事儿,李显纵使再急,也只能是耐着性子等待前方传回的消息,只是两天的时间都已过去了,却尚未能得到实情,心里头自不免有些子心急火燎,真要是李贺所部彻底玩完,李显建军大计势必要遭到沉重的打击,不仅如此,一旦前线惨败的消息传回朝中,等待李显的绝对不会是甚好果子,虽不致有性命之危那么严重,可被调离河西却是十有八九之事,而这,显然是李显无法接受之重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