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战事的急转而下,对于日本陆军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此前不管是朝鲜战场还是山东战场,陆军的表现都和将领无能联系在了一起,唯有莱州会战这一仗,确确实实和将领的指挥能力无关,而是物质力量上的差距过大造成的。
对于日本的国民来说,海外死伤一两个日本人会让他们义愤填膺,认为不加以报复今后这样的灾难就会落到每个出国的日本人头上。以日本国土面积之狭小,资源之贫瘠,向海外大规模移民乃是国策,因此由不得日本人不重视国民在海外的安全问题。
只是当出兵海外的日本军人死伤数百上千时,国民中除了愤怒和加倍报复的声音之外,也会出现一些理智的声音,要求调查冲突背后的真相,不能让一小撮野心家把全体日本人带上全面战争的不归之路。
等到日军在海外死伤数万时,大多数国民就开始恢复理智了,要求理性的处理日支关系的声音开始占据了上风。毕竟要求军队出兵保护海外侨民的利益,和自己参军去海外和凶恶的支那军队进行战斗,这就是两回事了。
加上日本军部也无意再将战争持续下去,于是放松了对于社会新闻的管制,当然在报道上都是侧重于山东方面的战事,而对朝鲜的战事只是一笔带过,着重强调陆军的装备落后和支那军队的先进装备,以表示陆军之败乃是非战之罪,正是因为国会对陆军预算的处处刁难,才使得陆军成为了一只落后于支那军队的武力。
此前陆军控制的报纸长时间的鼓吹陆军将士的忠诚和勇敢,加上现在对于支那先进武器的描述,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算是把日本国民的注意力从战争本身转向了战争背后的问题。舆论对于国会中政友会压缩陆军预算的不满,对于内阁中立宪同志会主持的外交政略的失误的攻击,反倒是压过了对于陆军战败的批评。
一直坚持反对“增师案”的政友会议员们,在这样的舆论压力下也开始变得态度有所软化;一向以强硬姿态示人的陆军,此次给自己换上了弱小形象之后,反倒是获得了大多数国民的体谅。反而是坚持日英同盟,认为应当在日英协调的基础上进行对华外交的加藤外相,遭到了诸多报刊的攻击,隐隐成为了本次对支战败的责任人。
原本在日本知识界开始走下坡路的亚细亚主义者,借助本次对支作战失利,反倒是有了重新焕发新生的意味了,比如在莱州会战的消息传到日本国内之后,有报纸就如此说道:“历史上日本与中国的关系不能改变,日本和中国是邻邦这一事实也不能改变。有着悠久历史渊源的日中两国,虽然不时地会出现争端,但还是应该保持友好亲善关系。
倘若日中两国像德法两国那样,成为永久结怨的国家,那么对于日中两国来说都是非常悲哀的。邻邦的关系非常紧密,就像兄弟间容易起争执一样,时而发生争端也是在说难免的,但是争执过后就应该冰释前嫌,不能使之成为宿怨。”
如果这篇文章是在10月15日之前刊登出来的,估计这家报社早就被爱国志士打上门去了,但是现在他们不仅安然无恙,反而在舆论界引起了一片附和之声。
在看到国内舆论上的转向之后,井上馨终于坐不住了,他于10月28日秘密邀请了山县和西园寺两位元老来自己的私宅中会晤。这两位一直对立的元老重臣不仅没有拒绝,反而不约而同的乔装打扮而来,完全没有引起外界的注意。
井上馨此时病体缠绵,已经很难长时间保持精力和人对话了,因此在两位元老抵达之后他也没有绕什么圈子,而是开门见山的对着两人说道:“大隈内阁已经不行了,我们需要确定下一任内阁首相人选。
在当前的国内外形势下,下一任内阁我看最好不要在陆、海军和立宪同志会中挑选,以免招致国民更多的反感。
而且,我们也需要一个能够尽快修复同支那关系的内阁,否则日本和支那之间即便结束了战争,也会互相生疑,导致双方之间的关系不断恶化下去。欧洲法德之间的争斗,正是源于双方民众之间的敌视,而这样的敌视造成的结果,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开战还不到三个月,双方的兵力损失已经超过了数十万人。
我国人口还不到6000万,支那的人口是我们7倍以上,而支那革命委员会现在直接治理下的人口也就3000多万。他们以我们一半多的人口都能和我国打成这样,一旦让他们取得支那更多的地方和人口,日本还怎么和支那相持下去?
所以,修补日支关系已经是势在必行。一个军人首相或是持对华强硬姿态的首相,显然是不可能获得支那人的信任的。我们需要一个温和一些,具备妥协精神的人来接任大隈。这就是我今天找两位过来谈话的原因。”
西园寺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因为政友会和陆军、立宪同志会的对立,他们所控制的国会虽然通过了对于战争的拨款,但是在政治上却是持保留态度的。因此井上侯爵的给出的条件,无疑就是在暗示让政友会推荐下一届首相的人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