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不仅是船只和工厂的动力来源,也是冶炼钢铁必不可少的燃料,东北煤炭价格的快速上涨已经开始影响到了我国市场上燃料的价格。
东北去年的煤炭产量大约超过了1000万吨,其中十分之一用在了发电上,十分之三用在了各种金属的冶炼上,十分之四用在了各种动力上,十分之二用在了民用燃料上。虽然革命委员会消化掉了增长的煤炭产能,但是他们并不是无余量出口,而是在通过减少煤炭出口抬高我国的燃料价格,从而迫使我国的工厂难以同革命委员会的工厂进行竞争。
截止去年年底为止,革命委员会达到了月自产生铁约4-5万吨,自产粗钢5万吨,进口钢材及钢铁制品约每月12万吨…革命委员会在钢铁产业上的快速发展,完全打乱了我们对国内钢铁生产的安排。虽然去年八幡钢铁厂依然完成了生产目标,但是每吨钢的成本却超支了12.7%…”
加藤海相和大岛陆相几乎在同一时间复活了过来,他们同时转头看着山本问道:“那么革命委员会的钢铁是怎么分配的?他们分配给军队的钢铁数量究竟是多少?”
山本达雄楞了一下后说道:“我这里的情报不是很齐全,只有一个大概的数字。按照我这里的汇总,去年铁路方面每月大约要分去1万吨钢材,拖拉机及汽车制造业分去了3.5万吨,哈尔滨、长春、青岛、沈阳四座城市的建设2万吨,调拨朝鲜民主…嗯1500吨,其他则用在了各项工程及制造各种钢铁制品上了。”
虽然山本达雄的回答并没有让加藤海相和大岛陆相感到满意,但两位军人都不约而同的皱起了眉头,去年陆军一共分配到了17426吨钢材,海军分配到了19263吨钢材,加起来还不到4万吨,而现在革命委员会每月要用掉17万吨钢,虽然大部分都用在了基建和民用工业上,但是剩下用在军队上的钢铁恐怕也不会少于2万吨一年,这就是一个很伤脑筋的事了。
不管是陆军还是海军,都不认为现在同中国的和平是能够长久下去的。只不过前两次的失败让日本的陆海军都意识到,革命委员会已经不是小打小闹式的局部战争能够解决的麻烦了。想要彻底解决革命委员会,那么下一次日本应当全力以赴才行。
加藤友三郎是海军中少有的理智派,这个理智派的意思就是,以日本的国力是无法和美国进行长期对抗的,所以日本应当先加强自身的力量,比如多造军舰,然后再和美国打一场短促的大海战,迫使美国人退出东亚海面。
但是革命委员会和美国的接近,使得美国人在东亚获得了一个坚固的基地和有力的盟友,因此在对付美国人之前,日本应当先行击败革命委员会才行。
加藤友三郎的想法和海军内部渐渐兴起的亲华派刚好是相反的,海军内部的亲华派认为应当把革命委员会拉到日本这边,形成日中对抗美国的局面才是最适宜的。亲华派除了认为日中同盟可以对抗欧美白种人外,还有借助中国压制陆军的意思。
不过加藤友三郎却是反对这一海军内部的主张的,因为他认为日本和中国之间是不可能形成英法这样互相依存的同盟关系的,因为中国的体量比之日本实在是太过巨大了。
革命委员会不过是占据了一个才开发数十年的东北,就已经两次挫败了日本,那么等革命委员会统一中国之后,难道还会接受日本所领导的亚洲秩序吗?如果支持革命委员会统一中国,最终是让日本回到东亚的历史地位上去,那么明治六十年的维新事业不是白干了吗?
所以在加藤友三郎看来,中国即便要统一,也不可以统一于革命委员会之手。对于中国当前被革命委员会所煽动起来的那股国家上升气势,一定要将其打断才行。当然,这场对华战争应当在欧洲战事结束之后,联合英法俄一起,而不是如前几次那样只有日本上前去同革命委员会单挑。
基于这样的认识,加藤友三郎自然是不希望革命委员会发展的太快的,他其实很期待革命委员会的那些领导人物能够和同盟会中的那些人一样,自己腐化下去才是对日本最为有利的。但是对于革命委员会现在这种狂飙猛进的发展速度,已经完全超出了加藤的设想。
另一边的大岛陆相倒是没有如加藤友三郎想的这么深刻,他之所以想要对华开战,不过是一心想要洗刷陆军的耻辱罢了,顺便也是想要为长州派挽回颜面。毕竟前面两次由长州派策动的战争可都失败了,这使得军中和朝野对于长州派都相当不满。
可越是想要洗刷陆军的耻辱,大岛就越是谨慎,他可不想再重复两位前辈的覆辙了,而长州派也实在是输不起下一场对华作战了。
坐在桌子上首的原敬看了一眼路海相,接着便神情不变的说道:“内田大臣请你也说一说,近期中国发生的一些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