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向来可怜,华耀为着培养人才的想法,干脆将戏忠长兄戏平一起召来当伴读。反正,多一个少一个无所谓。
“好了,不必担心学业,叔父也要去洛阳入仕,你们四个随着吾一起去洛阳也好。”
原来在他之前,荀爽已经接到了洛阳任侍中的诏书。
他是有所准备的,因为前日有收到大兄的信件,知道了陛下召他入仕之事。
“叔,棐兄呢?”荀彧很不理解,荀氏族中比自己年长,合适的人多矣,何以陛下召自己去伴读。
“他…”荀爽看着侄儿失笑,“他不如彧、攸多矣。陛下肯定是没有听到过他的名声。”
“难道吾和攸已有名么?”荀彧知道叔父说笑,还是嘟囔一句。
“呵呵呵…”荀爽知道侄子年幼聪慧,且不喜出去交际。
于是,他安慰侄子、侄孙和有些不安的戏平兄弟俩道:“汝等皆为聪明之人,多接触外界乃善事。
此次,应陛下所召,能够去见识一番洛阳,去认识咱们大汉的少年天子更是幸事。”
“吾可是闻说了陛下不少的信息。他仅十二岁,闻说也是聪明非凡、学识不浅之辈。尔等当与天子多学习,万不可自视甚高。”
“喏!”几人见到叔(叔祖、先生)说的郑重,便也郑重应喏。
“根据得来的信息看,这位少年天子是一个难得的勤勉之人。大汉虽有望中兴,但天子现下的处境也不容乐观。
天子无父,母族不显,独自一人入洛阳,以外藩身份登基为帝,可以说在朝堂内外皆无半点根基。
纵使他有雄心壮志,只怕在宦官和外戚把持朝政大权的情况下,也难有所作为。”
“是啊!陛下犹年少,方十二岁,比吾亦小了二岁,可一国重担已经在他稚嫩的肩膀上了。”
戏平想着自己失去父母亲,拖着年幼的弟弟求生都艰难,于是感同深受的对失父,又肩担重任的小皇帝抱以深刻的同情。
荀爽大力拍拍戏平的肩膀,安慰道:“志举莫伤感,这次是汝与志才的机遇。”
他虽说可以照顾这兄弟俩,但不是长久之计。戏平虽聪慧有学识,可是才十四岁,到底年幼。
到他能够举孝廉之时至少也还要六年时间。读书、养他自己和养弟弟,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而且,兄弟俩的身体皆病弱,日常需要好生进补。荀爽是没有办法为他们进补、调养身体的。
他们兄弟俩去了皇宫,不论怎看,生活、读书、治病、日常调养身体,皆能一齐解决了。
戏平脸上尴尬,眼含忧虑道:“吾担心与志才去伴读,会拖累了陛下。毕竟,吾兄弟俩的情况…”
荀爽知道戏平的忧心,笑着宽慰:“汝不必忧心。陛下知道汝的情况,他欣赏汝。
再者,天子下了诏书,吾等必须奉诏。否则,以后如何处世。”
“嗯。”旁听的几人都点头。
~~~
他们这里在聊天子,族学里钟繇和陈群等一众消息灵通的学子也在聊天子,聊朝堂天下。
“自和帝以来,宦官、外戚轮流把持朝政。他们争权夺利,弄得朝堂乌烟瘴气。
更使得大汉这几十年里政治昏暗,民生凋敝,军备松弛。
内有贪官污吏横行不法,外有周边异族环伺劫掠。如此情势,大汉真的是危机四伏。”
钟繇此番话落,引得众人纷纷拍手叫好。
“元常字字珠玑,使人深思。而今先帝已入土为安,陛下也改元上朝,代表我大汉又重新开始了脚步向前走。
我等学子应当坚决支持天子的各项诏命,跟随天子带头迈动的脚步,齐心协力让大汉恢复明章之时的威荣,更甚者,超越先辈,打造一个全新的大汉。”
陈群声情并茂,铿锵有力的一番燃血之语引起了年轻学士的热烈共鸣。
大汉天下,哪个儿郎不憧憬跟随一个如孝武帝般英明神武的天子去,实现自己的一腔抱负呢?
“走,吾等回去收拾些行李包袱,明日一早赴洛阳参加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