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君一席话,少装十年逼。
当夜李佑便失眠了,因为他的心态又碎了。
他和冯巧促膝长谈到快卯时,这才各自回了房,屋子里静悄悄的,但是他脑海却是被冯巧的话,震得隆隆作响……
数学上佑朱熹、蔡元定提出的十进制小数转换九进制小数算法;
徐光启(崇祯朝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提出了实用的“度数之学”的思想,同时还撰写了《勾股义》和《测量异同》两书;
新军事思想家孙元化(崇祯朝官至登莱巡抚)的《几何体论》、《太西算要》等着述。
地理上,熊明遇(崇祯朝官至兵部尚书)迅速接纳新知,摒弃以中原为世界中心的自大思想,并绘制以大西洋为中心《坤舆万国全图》,与此同时更有程百二的《方舆胜略》、袁启于的《天文图说》、王圻的《三才图会》、熊人霖的《地纬》……
天文上,黄道周(崇祯朝历官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的独特宇宙模型,邢云路的引力雏形、潮汐现象,王锡阐的天体运动,揭暄的宇宙中心说,以及绘制出月球吸引作用导致潮汐形成,还观测过月球后,绘制出中国第一幅月面地形图。
力学上,王徽(崇祯朝历任直隶广平府推官、南直隶扬州府推官及山东按察司佥事等职)机械学、力学以及《远西奇器图说录最》里介绍了地心引力概念,揭暄的潮汐现象等,已有了朴素引力场思想,远比同时期西方认为引力,是超巨作用观点,要更加高明。
光学仪器,薄珏{jué}(仕途不顺,为巡抚张国维礼聘幕宾)第一个制造出望远镜并将之用于火炮实战,比同期来华传教士直到崇祯七年,都没有独立制造出望远镜要强了不少。即便是罗尚我、罗雅谷的伽利略式望远镜,也是在崇祯八年八月,而薄珏早在安庆之战便是使用了。并且他在数学天文上的着述也毫不逊色,并且同时期的孙云球(江县乡学生,未及考,明亡)制镜技术更是可怕,不仅仅有二十四种童光镜,更是连显微镜都造出来了。
化学上,王夫之(崇祯十五年中湖广乡试第五名)和宋应星{崇祯朝官至南直隶凤阳府亳州(今安徽亳州市)知州(正五品)}分析水银炼制银朱(硫化汞)过程中,对物质守恒原理的认识和定量分析远高于同时期西方,其“燃素说”,要比德国人早提出了半个世纪。最为主要的在此时他已经在实验中,注意考察、分类、实验和数据处理。
医学上,除了实践求真的李时珍外,更有《痘科金镜赋集解》中人痘活疫苗的成熟技术,马伯英在《中国的人痘接种术是现代免疫学的先驱》中说,1796年英国医生琴纳是在中国人痘接种术的基础上发明牛痘的。
生物学,宋应星比拉马克接近早出200年的变异现象证明,以及对稻、蚕豆研究已触及变异、遗传、选择三大原理,他的论述被达尔文看到,并直接引用为进化论依据,并把《天工开物》养蚕部分法文译本为权威着作。
文学上,三拍、四大名着外(当时之一为《金瓶梅》而不是清朝的《红楼梦》)、《徐霞客游记》、《农政全书》、《几何原本》、《天工开物》、《封神演义》、《牡丹亭》……不胜枚举。【注2】:部分材料整理自杜车别《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
即便中国有四大发明,可仍是有人说中国只有匠人,只有技术,千百年来从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科学精神更是在中国人文化中不可能产生。
那上述的这些,算不算是近代科学体系的雏形?
在明末七十年,对于这段时期内具有世界水平的科技着作的涌现,席泽宗院士在《科学史十论》中言:“其频率职高和科学范围之广,在中国历史是空前的的。而且这一时期有两个特点:一是在方法上,他们已自觉地开始注意考察、分类、实验和数据处理;二是开始体制化。”
这个体制化作何解?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近代科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