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握住一个度。”
“不要让它们过于的死板,也不要让它们过于的娱乐,百姓不傻,他们知道什么是好东西,什么是不好的东西。”
这一番话,让他们顿时茅塞顿开。
是啊……
读书人为了百姓、人民读书是崇高的,怎么到了他们做电影的这里,把取乐百姓、人民的电影当做是不入流。
这未免有些过于高高在上、感动自己了。
心里的那点隔阂消失不见。
电影就正式开始动工。
这大概就是如意剧院有史以来拍摄的成本最大的一场电影了,虽然算上阅兵式,也就只拍过两回。
单单是主角用的出租车,车行那边就准备五辆。
可真等到实际拍摄的时候,才发现这五辆车根本就不够用。
楚王殿下在电影里写的那个叫做“漂移”的技巧,特技演员练废了三辆车,才摸索了出来,能够在镜头里呈现出酷炫的一幕。
排水渠过弯就更不用说……
车轴断了十多根,才勉强拍出来一个能用的镜头。
不过这些硬核的画面拍摄完成之后,剩下的戏份就没有那么困难。
这对大唐的百姓们而言,又是一个新谈资。
张三那部电影现在还在电影院上映着,观影的人数虽然没以前那么多,但每天依旧还能维持在三成左右的上座率。
这一部电影,他们反复观看也不觉得腻。
但对新电影还是很渴望的。
这部戏和张三的戏又不同,外景也多,而且外景基本都选择在新城区偏僻无敌的公路上,纵然是在偏僻地段,那也是在城区里。
瞒不住大唐百姓爱看热闹的眼睛。
如意广场五楼。
一伙年轻小伙子打球下来休息。
一个人举着毛巾,一边擦着自己身上的汗渍,一边笑着说道:“你们听说了嘛,如意剧院现在开始拍新电影了?”
另外一个人兴致勃勃:“听说了,那场面弄的特大,我听人说,如意剧院还联系了不良驿,封了一段路,用了半个月的时间……”
有个年纪略大的人,有些惊讶的说道:“封路?是在新城区拍的电影?那得拍的是什么内容?”
最开始说话那人摇了摇头:“这个不清楚,但据说用了很多汽车。”
用了很多汽车?
这就涉及到他们的知识盲区了。
仔细想了一圈,似乎没哪个大唐的话本小说是写有关汽车的东西。
“该不会又拍的是高句丽的故事吧……”一个人迟疑着,带着些许抱怨的语气。
有一个人探过头来:“不是高句丽的,我一亲戚就在如意剧院工作,他说这次的故事是剧院里编剧自己写的,没改编任何一个故事。”
自己写的故事,关于汽车的?
他们的好奇心渐渐被勾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