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玄幻小说>剑未配妥人已超凡> 第123章 张谏隐居地之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3章 张谏隐居地之争(2 / 2)

铁主任心里发凉,许舒这个年纪的小年轻,做事是最不考虑后果的,弄不好就能动刀子杀人。

他忽然无比地后悔,不该当着许舒的面,谈那些上不得台面的事情。

砰的一声,许舒又是一个膝撞,铁主任又如抽了筋的皮皮虾,软倒在地。

“不意气用事,还叫年轻人!”

许舒扯断了桌上电话线,从外别住大门,扬长而去。

五分钟后,他抵达了三号楼。

大楼门禁处,十多个灰服保安拱卫在侧。

许舒大大方方出示了铁主任工作证,说奉铁主任之命,来通报紧急情况。

铁主任能量果然巨大,保安队的头头一听说是铁主任派人来的,亲自头前带路。

三分钟后,许舒抵达了501大会议室。

能容纳三百人的大会议室,坐了近百人。

中间的主席台上,分两侧,排了长长的会议桌,二十多个面带书卷气质的中老年,皆捧着茶杯落座。

会议桌中间的发言台后,三十多岁、气质儒雅的陆巡正侃侃而谈,“…谢教授说的以上史料,几乎都是公历六百年以后的,公历六百年以前的呢,距离明安公生活年代,更近的史料呢,根本拿不出来。

公历五百七十五年,也就是安朝十三年,安庆宗游薛城,听闻平湖有明安公祠堂,特意游览彼处,误以为平湖是明安公隐居地,立碑作文,后世以讹传讹,又因安庆宗的影响力,后世到来的文人墨客渐多,史料和文字也就跟着增多。

但这些史料,显然站不住脚的……”

陆巡才从宣讲台上退下,一个面容清癯的灰袍老者登上宣讲台,“如果小陆教授不赞成我提出的史料依据,为何不反驳我那几条地理依据呢……”

宣讲台上争论得极为热闹,许舒的出现,仿佛一粒微尘,落进湖面,没有掀起丁点涟漪。

他在台下找了个位子坐了,静静听高台上的争论,时不时有镁光灯扑闪,刺得眼睛不舒服。

台上在争论着什么,许舒一清二楚。

他在铁主任办公室直接打电话问研讨会的具体地点,并非无的放矢。

准确来说,若是想露脸,他也可以参加今次的研讨会。

因为,他也收到了相关请柬。

此次研讨会的核心内容,是确定明安公张谏的隐居地。

张谏是一千多年前的人物,辅佐庸帝,扫平叛乱,中兴华朝,立三帝,相四朝,忠心耿耿,功在千秋。

更难得的是,他以权臣之身,而得善终,并得到华朝后继之君极大的感念。

其品格、功业,堪称后世文臣的楷模。

这样一位流芳百世的贤人,无论如何想不到,在他死后一千多年,薛城和彭城会因为他的隐居地谁属,闹得不可开交。

战火,最先是在大周教育出版社爆发。

第三版的教材上,明确指出彭城为张谏隐居地。

彭城因此大打张谏牌,甚至抓住有声电影大发展的风口,在彭城投拍了《张谏出山》的电影,闹出巨大影响。

引发薛城方面强烈不满。

本来,张谏和薛城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张谏生活的时代,彭城归薛城统属。

薛城也确实能找到不少支持自己的论据。

两城一吵吵起来,问题就闹大了。

没想到正在敏感关头,邮政系统又来添了一把火。

新发行的邮票,也制作了张谏隐居题材的邮票,却把薛城当作张谏隐居地。

这下,彭城方面不干了。

双方越吵越热闹,报纸也纷纷跟风,一直平静的史学界难得遇到这么热闹的题材,也跟着吵吵起来了。

因此衍生的风波,久久不靖。

中枢负责教育和宣传的教宣廷,便命在文史界影响力最大的春申大学牵头,搞了这个研讨会,为张谏隐居地做一锤定音。

举办研讨会的风声才传出,薛城、彭城两地的衙门,倍加关注,提前发力。

因此,研讨会一开始,众多的专家就分成气旗帜鲜明的两派,展开激烈辩论。

“……以上,是我对大家观点的总结,但这些观点都不新鲜,在座诸君必定耳熟能详。近来,关于张谏隐居地,临江仙提了个很妙的词,历史地理观。

按临江仙的论述,当时彭城和薛城之间,隔着一条如今已不复存在的汉水。我仔细查阅过戴安的《水经》,刘梦泽的《河书》,的确找到了这条汉水。

如果按隐居地属彭城说,明安公岂不在当时的叛军驻地隐居,以他的谨慎,是万万不会如此行险的。所以,单凭这点,就足以推翻彭城说。”

宣讲台上,满头银发的李成凤教授发言完毕,台下顿起窃窃私语。

前面所有的发言,皆没起到这样的效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