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历史小说>明贼> 第三百二十六章 司府相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二十六章 司府相争(2 / 2)

于是中年妇人一脸谄笑小跑了过去,竟嘘寒问暖起来,决然不提结房钱一事,甚至主动张罗着要给他换甲字号的上房。黄南雷汗颜之至,赶忙拒绝。

“在下欠的房钱尚且还不清,哪还住的起上房?在下言出必行,既然答应了今日结账,便今日结账,还请行个方便,让在下去催讨稿酬。”

中年妇人自然一千个同意,一万个同意。但留下来的宪兵里却有一人问道:“公子可是要去那报馆?”

“正是!”

“您还是别去了,报馆刚让布政使司给封了!”

“封了?”

只见他愣愣然,不知所措。

自打李信当了这山西镇总兵官以后,太原城的大事小情,凡是和李信相关的几乎总是能成为京师百官关注的焦点,但这一回却成了例外。总兵府为了一个读书人和布政使司衙门互相较劲,有人甚至认为,刘令誉此举的确有些过份,好歹都是读书人,您想找李信的麻烦就不能找个更好的理由吗?

当然,关注的焦点没有集中在这件事身上,可不全是为此,因为焦点还集中在另一件事上面。李信麾下的掷弹兵营和骑兵营斩首鞑子一万五千余,该如何赏功成了棘手问题。

首先,李信是他们的主将,理应得到首功,然后是其麾下各营官、队官、排官,均应该依次得赏。可难就难在,内阁大学士张四知给大明天子朱由检上书直言李信过于年轻,如现在重赏,以后将赏无可赏。

诚然老调重弹,但还是得到了内阁所有大学士的一致同意,这其中还包括一贯反对张四知最为积极的礼部尚书范复粹。

朱由检对此一直沉默,也不表态,弄的群臣想不通皇帝究竟心意如何,而皇帝一手扶植的那些年轻言官们此时又都罕见的三缄其口,大臣们直觉感到不妙,恐怕皇帝要一意孤行。

果然,没两天功夫,皇帝的旨意颁了下来。

李信加封左都督,张石头、陆九俱进广威将军,以下各级军将均连升三级,赏赐金银布匹……

众臣们看到圣旨的内容后总算虚惊一场,虽然给李信加封了左都督,但那也是虚职,还好没干出什么离谱的事情来。百官们有敏感者,甚至从中嗅出了一丝不同寻常的端倪来,但从三卫军从上到下一律只进虚职看,李信要失宠了。

但对于这份赏功的安排,有一个人却不干了,那就是户部尚书李侍问,他以国库空虚为由,直接拒绝了执行此次旨意请赏的中官。

敢和皇帝为了钱顶牛,所有人都替老头子捏了一把汗,但是皇帝似乎对此并不甚坚持,竟然从內帑中拨出了银子来作为赏赐。这就让大臣们心里不是滋味了,前年陕西旱灾,灾情严重,皇帝才在大臣们连连叫苦哭穷之下,从內帑里拨出了十万两银子去赈灾。如今倒好,为了赏赐李信竟然主动掏了內帑的银子。

银子的多少不重要,单单这行为却似乎是在向世人昭告,李信仍旧圣眷正隆。

太原城,总兵府和布政使司闹因为《太原午报》起了矛盾,传的满城风雨,看结果似乎是总兵府占了上风,因为仅仅在报馆被封的第二天,《太原午报》就继续开馆发卖了。

一时间,引起市井上流各方的争购,一天之间竟然三次加印,也算破了自办报以来的记录。

报纸大肆报道了布政使司衙门的皂隶仗势欺人的种种劣行,对补拿黄南雷一事则简单一笔带过,绝大多数篇幅都浓墨重彩的描绘了刘令誉的家丁的种种劣行,甚至连布政使为此特地向太原知府衙门递了条子,说了小话这等隐秘事都一一挖掘出来。

城中看客们大呼过瘾,倒要看看这位布政使该如何反击。

刘令誉的确是气坏了,但却不知该如何反击,他突然发现自己在太原城竟然被孤立了,布政使司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不论按察使司还是太原府均一边倒的靠向了李信一方,而自己除了有个“上差”李曰辅在背后出谋划策,真正能与自己并肩战斗,***击李信的人半个都没有。

只不过太原全城人的胃口都被吊起来以后,刘令誉居然没了声息,似乎认怂了,人们大失所望之余,纷纷笑言布政使软弱,这一局显然是总兵李信赢了!

但有消息灵通之人却从特殊渠道得来了消息,其实刘布政使的几个家丁并没有遭到流放,而是递解出太原后,便回了京师。全城关注布政使司与总兵府大战的热度降下来以后,人们的关注点才重新回到了这件事的起因上,人们这才惊觉,为何司府能为了一个不相干的年轻人斗了起来。终于有人回忆起,当时似乎是因为这个年轻人在报上发了一篇文章。

好事之人又开始翻寻几日之前的那篇文章。终于,这篇“工商皆本”的文章在全城传了开来,没想到却惊起了另一重轩然大波。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