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历史小说>明贼> 第六百九十章 三俊求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九十章 三俊求见(2 / 2)

“通水了,通水了!今年地里总不至于绝收了!”

郑三俊的激动并非无因,南直隶素有“苏松二府半天下之说”其财赋数额之巨令人侧目,若是因为大旱绝收,势必会影响三大财源其二。其一是粮食;其二是棉布。这两样可都是和土地挂钩,息息相关的,今年地里若是绝收,将使朝廷本来就入不敷出的财政情况雪上加霜。

而李信搞的火力提水之法,又以高架木槽引水,虽然也是靡费颇巨,但却是物有所值。

郑三俊由此也对李信其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命人将历年来关于李信的邸报都翻了出来,仔细研读一番这才发现,早在崇祯十二年此人就曾在山西搞过这种火力提水之法,甚至还被当地布政使参劾过违背自然有伤天和。对此,一贯刻薄寡恩的皇帝竟罕见的保持了沉默。郑三俊又马上翻看了秋季关于李信的邸报,这才赫然发现当年河北、河南、山西的大旱只有山西出产了粮食,而且还略有盈余上缴国库。

当然,杂音也并非没有,还是那个山西布政使,曾上书山西大旱不过太原知府谎报云云,因此地里才没有绝收。不过,郑三俊经过综合各地邸报里提及的山西情况,可以判断崇祯十二年的山西的确是大旱了。

有了这个基本的认识以后,郑三俊又特地翻看了那个屡次参劾李信的布政使的简历,此人名为刘令誉,原是都察院右俭都御史,而都察院在崇祯十二年则是杨嗣昌的后院一般。其背后的争斗内幕,也就一目了然了。而李信在这种阻力重重的情况下,竟然能把事情办成了,可见其能力不俗。

这位南京户部尚书不禁连连咂舌,都说李信是个丘八武夫,若非这邸报上白纸黑字所写,谁又能相信这些举措都是出自他的手笔呢?这分明是一位之士能臣啊!而这等允文允武之人,放在两汉隋唐,那就是出将入相的材料。只可惜自宋以后便以文驭武,又抹杀了多少栋梁之材为国效力!

两个人骑马带着大批随扈赶往江滩,离着很远就能听到轰鸣怪叫之声,抬眼望去又见滚滚浓烟。其实郑三俊不止一次来这个工地了,但是由于没有巡抚衙门的准入许可竟屡次被三卫军的军卒拦阻,他提出自己是南京户部尚书一样被挡了驾。对此,他还盛赞 三卫军军纪严明,不趋炎附势。其实哪里是这回事,若是本地百姓当然没人去观,若有南京的达官贵人过来,便会有专人拦堵,只为不使这些人为工程添堵增乱。由于三卫军被屡屡被地方文官掣肘整治,是以对这些人更没半分好感,执行起来也格外彻底,甚至还有矫枉勿纵的趋势。

这一回,郑三俊终于在孙鉁的带领进入了隆隆作响提水的现场。但见数百光着膀子满身大汗的民夫在不断拉扯着风箱,还有人不时将整车黑黝黝的石炭填入炉膛中,随着高耸的烟囱不断喷吐出煤烟,旁边的穹顶装置就像怪物一般发出隆隆的声音,高大的木质摆臂在接近两人搞的石墙顶上下摆动,摆臂另一头连接的管子顶端便随着摆臂到达最高点而涌出了清冽的江水,倾洒入木槽之中。

这时旁边有皂隶再向两位大员殷勤的介绍着情况,“本来这些炉膛是烧木柴的,不过镇虏侯听说淮南盛产石炭,便又令人去淮南采购石炭,烧石炭提水的劲头比烧木材强多了!”

江边处处耸立着奇形怪状的装置,喷吐的浓重煤烟烟处处弥漫,蒸汽咝咝的泄压,以及金铁木石不断撞击,种种视听感觉交混在一起,孙鉁便觉得自己处身在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他素知李信工于奇技,却万万料想不到竟能生生造出了如许令人惊叹的东西来。

“这个李信真乃奇人,不知部堂可否为老夫引见一番?”

孙鉁吃惊的瞪大了眼睛,好似有些难以置信。郑三俊虽然是南京的户部尚书,可级别与北京是一样的,身为朝廷重臣,见一个武人还需要引见吗?看着孙鉁不解的目光,郑三俊有些尴尬的解释道:“郑某几次欲见镇虏侯,都被婉拒了!”

紧接着孙鉁也就恍然,三卫军在刚来江南的时候,郑三俊曾出尔反尔,食言借粮一事,不过李信竟然几次拒见郑三俊,做的的确是有些过分而来。他赶忙笑着替李信解释了一句。

“镇虏侯生性直率,用章兄不要见怪,择日不如撞日,咱们现在便去龙潭军中如何?”

“正合我意!正合我意!”郑三俊尴尬的笑着,他也明白是自己为难在先,李信有脾气不愿见自己也是可以理解的。

到此时,孙鉁又对郑三俊有了新的印象,此人肯折节去见李信,自然是出于对人才赏识的公心,这一点令人不无敬佩之意。但是,现在的李信又需要谁的赏识了?他已经贵为超品的侯爵,北京城的皇帝防着他还来不及,岂会再多授其职权?

三日后,京师消息传来,皇帝重新启用前宣大总督卢象升为巡抚山东领兵部尚书衔,力图恢复运河交通,沟通南北。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