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间进入九月中旬,笼罩了江南大地近一载的大旱就像泼了童子尿的旱魃,终于被霏霏淫.雨所取代,所幸的是秋收已经结束,并没有对今年本就比往年欠收的收成有多少影响。
这一日,南京城南秦淮河河滩上人声鼎沸,乌乌泱泱里外竟围聚了数不清的百姓,距离河滩不远处的官道上也有推车挑担的小贩趁机支起了摊子,希冀于在这万人聚集的机会里多赚上几文糊口钱。
若有外乡人到此,定然会以为这秦淮河边在闹庙会一类的喜庆,但事实却恰恰相反。今日这秦淮河滩已经被辟做刑场,所要处斩的乃是南京城内上百贪墨文武。而这其中尤其让人瞩目关注的则是属于三卫军的几名军官,其中以李双财为首,据说此人是镇虏侯心腹,曾长管上元门外码头物资进出。这虽然不是什么体面的大官,但每日里过手的财赋数以万计,是个不折不扣的肥缺。而且,布告公示中更声明了李双财正是月前码头大火的主要责任者。
原本所有人都不认为镇虏侯会斩了自己的亲信心腹,而今动静闹到了现在这个地步,满城的官员百姓们,谁都知道这已经不是空穴来风,而是铁打一般的现实。
忽而人群中一阵轰然,“快看,镇虏侯来了!”
围聚在河滩外的百姓们立时都伸长了脖子,要看看那传说中杀人不眨眼的镇虏侯究竟长成什么模样。
但见众将簇拥中,一名身着大红笔挺军装的黝黑汉子立于青马之上,他们很快来到河滩刑场,维持治安的宪兵们最终拦住了百姓们一路尾随的目光。李信滚鞍下马,将马鞭交给身边的亲兵,然后将头顶的军帽摘下捧在当胸,肃容来到一干已经引颈就死的死囚面前。
死囚们显然也发现了以东,抬起头来发现竟是大将军李信,顿时便有人失声痛哭。
“大将军……”
奈何一声呼唤后,却早就泣不成声。李信扫视了一样身加重锁,跪在地上一字排开的昔日部属们,视线也不由得模糊了起来。倏忽之后,李信将目光从死囚们手脚上的百斤重锁上收回,转而问身边陪同的朱运才:
“能否将这些人身上的锁具解开?”
朱运才眉头微皱,面显难色,委婉道:“这等重锁都是烧热后用巨锤砸在一起的,仓促之间只怕难以解开……再说,再说他们虽然曾是三卫军功勋之将,但镇虏侯若要杀一儆百震慑不法,便切不可厚此薄彼。否则让外人看在眼里,他们与那些文官贪污之吏待遇不同,定会漫天非议,镇虏侯一片苦心也将就此付之东流,这些功勋之将岂非也白白死了?”
其实,李信的内心一直都在纠结之中,他也曾犹豫过,动摇过,不过最终还是狠下心来要做出一个清晰明了的表态来。对此,也不是没有人质疑反对过,米琰便是其中最为激烈的反对者。
声言太祖最恶官员贪污,贪墨十两银子便剥皮实草挂于衙署之外,震慑不法。如此重刑酷法,犹不能杜绝贪污,杀几个自己人就能澄清这污水粪坑一般的大明的官场吗?
不能,肯定不能!李信如此清晰直白的回答米琰,然后又在米琰疑惑的目光中继而无奈补充,我只要五十年的清明时间,只要完成心之所愿,哪还管的了身后的滔天洪水!
闻此言之后,米琰不忧反喜,躬身称一切但从大将军所命。
死囚们的哭声将短暂失神的李信拉回了现实,他透过一层迷蒙看到了兀自向前匍匐的李双财,有那么一瞬他觉得自己是卑鄙的冷血的,为了达到目的连手足袍泽都要无情杀死。在李信的内心其实本就不崇尚法家那一套严苛俊法,直到惊觉这种心软有可能成为溃长堤的蚁穴,而三卫军也不能在壮志未酬之时就像李自成、张献忠那等流贼一般迅速的腐化堕落下去。
总而言之,他有一万个理由纠结于是否杀死这些身犯贪墨的同袍以震慑不法,但总有一个理由是他绕不过去的。那就是他李信来到了这明朝以后,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尽管他曾迷茫过,犹豫过,然而始终有一则自始至终没有动摇过,那就是他要竭尽自己所能避免这段悲歌幽咽的历史,不能使汉家百姓们成为砸断了脊梁骨的奴仆,那么这个民族在百年之后或许真的就要重蹈覆辙了。
“都听好了,这是我对你们的最后一次训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