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问了下造船厂负责人:“这十个船坞要多久才能下水一艘战舰?”
这个负责人思考了一下,回答道:“国王陛下,这些船坞能一次生产十艘排水量最大为两千吨的船只,现在建造周期为一个船坞半年内下水一艘两千吨的船。”
中国古代的造船术曾经世界领先,唐朝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不但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也通过对外贸易和国内运输维持了大唐帝国中后期的生存,是唐王朝的经济命脉。
中国古代领先的造船技术有船尾舵和水密隔舱两种,都是不逊色于四大发明的先进技术,水密隔舱的应该比西方早了千余年。
船尾舵最早在出土的西汉文物当中就已经出现,是从船桨演变而成的,现在普遍认为船尾舵应用最晚是开始于汉代。
水密隔舱是唐代开始普遍应用的,江苏扬州和江苏如皋出土的唐代初期、中期内河木船,是出土文物当中首次发现的带有水密隔舱结构的船只。
在唐代,大运河上通行的转运船可以载货一千石,估计这是当时性价比较高的内河、近海货船标准大小了。远洋海船肯定要大得多,一艘标准的远洋海船一般长二十丈,载六七百人,合二千石左右。客船一般后面要系一条小舟,以防大船遇难。以风帆为动力,以日月星辰定方向。
唐朝时期的战船中主力战舰是楼船,一般船上三层,仿佛一座小型城堡,但肯定机动力较差。隋朝杨素建造的五牙战舰就是楼船的一种,上有五层,高百余尺,可载八百人,船体四周还设立了六个能够攻击敌人的拍竿;
斗舰是次一级的主力战舰,船舷上有女墙,船中有高棚,棚上也有女墙,相当于二层的城堡,是水军当中装备数量最多的一种;
比较特殊的主力船型还有海鹘船,船型头低尾高、船身前宽后窄,用生牛皮防护,左右各有像鸟类翅膀的浮板数具,适合在水面划浪而行,抗风浪性极强,“虽风浪涨天无有倾侧”。
还有一种叫八卦六花船,也是特殊设计的水战的主力战船,攻守兼备,顺风用帆、逆风用脚踏转轮。这种轮动船或者叫车船的发明人叫李皋,是唐朝皇室成员,亲王爵位,在安史之乱后平定藩镇作乱立过功。
蒙冲是覆盖生牛皮的小船,开若干小口用于划桨、射箭,速度较快,主要用于水战突击;走舸是速度最快的小船,有防护墙,船夫桨手最多,是敢死队专用的船只,也可以临时救急使用;最后是游艇,没有防护,用于侦察和军事指挥。
而李正的这个造船厂,建造的是盖伦船这种大型三桅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