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们还没有赶过来,何贵抱着太子一阵摇晃,焦急地喊道:“太子爷,太子爷,您怎么啦?您不要吓唬奴才。”
有两个太监中,犹豫了好一会儿,还是慢慢地走上前去,但他们都不敢靠得太近,只在离太子三步开外的地方站定,一脸紧张地说着表示关心的话。
因为他们知道,要是太子能醒过来,他们的‘忠心’会让他们在主子心里留下好印象,但是,如果太子醒不过来,他们就会被送往‘慎刑司’盘问。
所谓‘慎刑司’,就是谨慎用刑,既不能让人很快死去,又有很熟练的手段让人开口说话的地方。太监们瞬间把‘对主子的忠心’和‘自己的安危’对比清楚之后,果断地选择了‘不做不错’的处事原则。
何贵一边继续晃着昏迷的皇太子,一边冲着几个太监大骂:“你们几个都是死人吗?还不快过来扶着太子爷?!”
太监们还是不动,已经走上前去的两个太监下意识地后退了几步,盯着御案上的茶杯若有所思。
太监们的反应,与大清朝的有些医馆不接待重病病人是一样的,因为你不接就不会出医疗事故,不可能将自己沦陷于无休止的医闹中,接了只不过捞着点功劳或功德而已;
也与大清朝的某些部门不敢举行大型活动是一样的,因为你少举办活动就会减少出事故的机会,举办得好只不过是增加点功劳而已,与功劳比起来,还是不出事故更为重要;
还与大清朝的学堂是一样的,先生不敢对学生管教太严,因为难保哪天某个学生想不开跳楼了喝药了,即使不跳楼不喝药,学生们也有可能会在父母面前告状或诉诸类似茶馆的媒体,导致先生陷入或轻或重的口诛笔伐,甚至还可能丢了饭碗。所以,先生对学生只能该严管的中管,该中管的轻拿轻放,该轻管的视而不见。据说大清朝的康熙皇上曾经当着众多学生的面仗责徐元梦。
还与遇到老人摔倒选择救与不救是一样的。
所以,随着年龄渐长,很多人都会被现实的砂轮打磨出‘不做不错’的处事原则,与此时胤礽身边的太监们一样。
如果此时太子的清尘在,清尘一定不会抛下昏迷的皇太子,因为他可也心甘情愿地为他的皇太子成为太监,也能为皇太子而死!
如果此时阿霞在,她一定会上前去制止何贵把胤礽抱得太紧,制止何贵继续摇胤礽,而是建议他把太子轻轻平放,一边等到救援一边试试胤礽的呼吸和脉搏,看看是否需要采取一些急救措施。
尽管阿霞不是玛丽苏,但最起码的善念还是有的。尽管咱霞姐在你们那边不是开大奔的。
胤礽视乎听见了何贵在喊他,感到何贵的声音渐渐遥远,他想要应答一声,却怎么也张不开嘴。
胤礽此时已经没有感觉到头痛,而是觉得自己的身体在飘,他有些期待自己永远这么飘下去,永远也不要再回来。
太医们把气管扩张到最大,把身体的每一个毛孔都调动起来排汗,难为老太医们一大把年纪,还要时不时进行一场长跑运动。他们来了之后,来不及给太子爷请安问候,赶紧给皇太子诊脉,得出的结果让人啼笑皆非:皇太子是被饿晕的!
太医们赶紧命人端来蜂蜜水盐水,何贵点名道姓地指派任务,命上前的两个太监扶着胤礽,灌下几口之后,胤礽悠悠醒,努力坐起来,何贵忙退到一旁。太医们又询问了皇太子的感受,开始商量着调整了几日前给胤礽开的药方,等着康熙过目。
邱太医今天没有当值,不然他又会重提太子的其他病症。
胤礽见身边的人离自己远远的,很想找个肩膀靠靠也不能够,他觉得此时特别孤独。回想起三阿哥生病时四阿哥天天陪在他身边,五阿哥和大阿哥也常常去看他。而他生病了却只能一个人孤零零地待在这偌大的皇城里,身边只有何贵一人,包括太医在内,此时其他人都远远地站着,人们的表情跟这宫殿里的龙椅一样冰冷,胤礽能明显地感觉到他们谨慎的疏远。
凭什么?
即使刚才高呼太子千岁的一百多号人在这里,也未必会在自己晕倒时主动借给他一个温暖的怀抱。这么多年来,除了老祖宗和皇阿玛,谁也没有给过他温暖而坚实的怀抱,就连清尘也在主仆之别的信条中,从不靠近他五步以内。
病中的胤礽品尝着欲裂的头痛,陷入了无边的孤独之中,默默地执行着太医们的指令,喝蜂蜜水,再喝蜂蜜水,等着皇阿玛回来再作下一步的指示。因为没有康熙的命令,谁也不敢提议让重病中的皇太子先挪个地方,尽管胤礽的轿撵就在门外。
万一他挪动时又晕过去了呢?万一他一晕过去就再也醒不过来呢?